晴時多雲

童玩節最後一日

█ 俞甯凱

二○○七年八月二十六日,會不會是「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最後一日?

家鄉傳出停辦的消息後,筆者抱著複雜心情,返鄉入園,再一次巡禮這個將宜蘭捧上國際舞台的活動。在親水公園戲水區,我看到池水上有不少落葉、樹枝與灰塵,沒看到工作人員打撈;木質鋪面銜接不是很平整,恐怕小朋友容易跌倒;不少草皮在颱風過後缺損、甚至有莫名的油漬;園內食物飲料等商品價格很高;而展示童玩與陀螺的區域,展示的多、真正能玩的較少。與一位遊客聊起來,他說「童玩節沒有什麼童玩」!再特意找了一些遊客聊,不少人都認為童玩節「需要增加宜蘭文化」,沒有宜蘭味的童玩節只是「玩水節」而已!

「文化」抽象嗎?筆者在欣賞巴布亞紐幾內亞舞蹈團演出時,台上介紹的工作人員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看起來像台灣的原住民」。這位工作人員難道不知道,台灣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皆在南島語族的範圍內?文化深度不足的批評,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一名羅東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以往童玩節尖峰時期,車站往親水公園的省道台七丙線,在傍晚需要交通管制,如今卻幾乎空蕩蕩的。可以想像童玩節當熱的早些年,他生意好做、收入應該不錯。

於是想起當年,宜蘭人士就是在參訪法國亞維儂國際藝術節之後,認為該藝術節一個月期間帶來的收入,就能夠讓亞維儂居民用一整年,因而產生了童玩節的構思,宜蘭「觀光立縣」也從政治願景進入實踐階段,並確立童玩、民俗舞蹈藝術兩大主軸。接下來的故事,台灣人民耳熟能詳。童玩節的成功,讓宜蘭人揚眉吐氣,也讓綠色執政有了「品質保證」的宣傳。現在,卻說要停辦,是因為虧怕了?還是藍營縣長不想玩?

我個人認為,這幾年在其他縣市相繼模仿童玩節最叫座的玩水活動之後,客源的分散與流失是可以想見的,縣府主辦單位如何應變、有沒有再進一步創新,才是重點。現任縣長出人意表的發出停辦的談話,則更是重點中的重點—沒有續辦的「意願」!沒有意願,當然沒有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與能力。

以一個縣民的立場,筆者建議縣長,作為童玩節的「終結者」,對縣長個人而言絕對是政治資本大耗損。但是,如果以童玩節「改造大師」自許,以宜蘭特色自期,用新的夢想取代舊的夢想,一定可以走出一條新路的!(作者為宜蘭縣民,政治大學台史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