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政治系所缺少行動方案的訓練

◎ 李昭賢

有一派的人認為國內政治系所栽培不出台積電等業界需要的「商業分析師」人才,這樣的想法並非無的放矢。究竟台灣在政治系所的養成教育缺少了什麼?

根據我就讀政治系所十四年的觀察,政治學界太過於重視論文期刊的發表以及分析議題的狀態,缺乏如何應對的訓練。講白話一點,如果說政治系所是在培養「軍師策士」類的人才,那麼國內的養成過程只在「分析局勢」,而缺乏「我國該怎麼做」的方針。

以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為例,國內的政治系所會針對此衝突提出各種深入的分析,談最多的就是這兩國的背景資料。可惜,分析局勢只是最基本的,如果只重視這一塊,很容易淪落在推砌資料,花費成本在最多人都能獲得的資訊上。才會讓人覺得在台灣讀政治系所沒什麼用,很多計程車司機等市井小民也都能談論政治局勢。

所謂的軍師策士,最重要的能力就在於能提出應對之策。我們的養成缺乏思考「如果是我們,在這樣的局勢下,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針對台灣在國際局勢上該怎麼擴大自身利益,而錯失許多大好機會。比如台灣與印度的關係,我們就錯失了跟印度交換最大利益,讓印度給予我們實質利益的好時機。

小國不是沒有抗衡大國的可能性,差別只在有沒有能提出辦法的軍師。烏克蘭實際上不是沒有辦法嚇阻俄國不要侵略。如同三國時代,劉備因為有諸葛孔明,而做到抗衡其他威脅,進而打造三國彼此制衡的權力平衡狀態。

(作者是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