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鐵要改革 「五放」先行

◎ 陳鴻麟

台鐵改革之路已走了超過卅年,但始終沒有成功。過去曾經成立一大堆「台鐵XX委員會」,揭櫫詞彙包括改造、再造、再出發、整理、改善、改革、車路分離、公司化和民營化等等。現在交通部再次高舉「公司化」招牌,並聲稱兩年後完成。

能否成功,不得而知,但公司化前,有幾件事可以先做,倘若放著這些本來就可做的不做,那公司化一定失敗!

一、放權:放下人事權。不可因部長震怒就換處長、段長,放權讓專業經理人來管理台鐵,技術人員依據處理技術問題邏輯來辦事,事故責任按技術層次分層負責,最終責任歸屬由法院依法律判決。

二、放債:讓台鐵放下過去的債務。台鐵所背負債務業經多年討論,非現有員工的責任,為何一定要等到公司化才能歸零?

三、放鬆:鬆綁捆住台鐵的緊箍咒。目前能直接管理台鐵的公婆單位就有四個,還沒算上立委及各地民代,督導查驗簡報一籮筐,來來去去一批批非專業長官或半吊子專家,處方五花八門,但所有行政程序、作業流程依然照舊,對改革毫無幫助。連工務部門買一輛軌道檢查車,都得去立法院報告,規格審批改來改去,主驗官驗收七次不能通過,局長還被叫去協商「再給一次機會」,結果一晃十年還買不到。

四、放手:許多深入台鐵之手都得先拿開,交通部也要幫台鐵擋著。平時維修工具車輛採購案讓台鐵自主,營運調度讓台鐵依業務需求自行調整。當然,由國家投資上千億的重大軌道工程建設、攸關鐵路營運客車車輛採購等,仍須由交通部管控,台鐵只需展現讓國人可信任的績效即可。

五、放生:台鐵的收入來自業內與業外,業內主要靠票箱收入,但列車班次與票價都無法自主調整,形成服務時間愈長票價愈便宜的矛盾現象;而寄予厚望的業外收入,資產活化再利用,也因鐵路會計制度及行政程序限制而經營績效不彰。

放下吧!有權抓緊台鐵的袞袞諸公,只要能放下,台鐵就能重生!

(作者是土木技師、台鐵前工程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