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海議題警鐘在烏克蘭響起

◎ 劉仕傑

隨著烏克蘭情勢逐漸升溫,俄羅斯軍隊看似開戰在即,美俄雙方頻頻釋放訊息相互試探。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社會卻對俄烏情勢關注有限。

可以理解台灣人對於烏克蘭議題的陌生,但無感常伴隨著未知風險。作為前外交人員,實有責任提醒台灣人應提高對烏克蘭的關注。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泰伯(Jake Tapper)於「國情咨文」節目中訪問時,明確點出烏克蘭議題與台灣議題的關聯。

泰伯提問「習近平是否正在觀察美國及北約對烏克蘭的回應,以決定中國是否對台灣有侵略作為?」湯瑪斯葛林斐德大使回應「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與俄羅斯聯手阻撓討論烏克蘭議題。在美國一中政策之下,我們承諾保護台灣人民安全。如果中國因為烏克蘭情勢而對台灣有任何舉動,兩者其實是不同情況」。

湯瑪斯葛林斐德大使的說法,其實正是警告中共:無論烏克蘭情勢如何發展,美國堅定承諾保護台灣人民安全,亦即中共切莫誤判情勢。

普丁與習近平在北京冬奧前上演團結大戲,中俄兩國發布聯合聲明並反對北約擴大,普丁公開反對台獨。中俄兩國在聲明中提及台灣議題,對台灣的戰略威脅不言可喻,這也是為何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所謂「普丁習近平會議強化美國為民主價值而戰的決心」。

持平而論,北約東擴議題事涉複雜,台灣既非歐洲國家,對此議題並無太多置喙空間,況且即便連美國國內對於是否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亦有不少雜音,例如抗中立場鮮明的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霍利(Josh Howley)便公開致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達反對。霍利的理由是,美國應該放更多力氣在對抗中國,而非俄羅斯。

台灣向來對國際政治中「集體安全」機制缺乏厚實討論,最近因烏克蘭議題,有關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對單一會員國攻擊,即視為對全體攻擊」以及第十條「開門條款」才開始得到更多討論。集體安全概念事涉義務及責任,並非單向安全保障。台灣社會除應提高對烏俄情勢的關注外,也應以理性務實角度理解北約集體安全概念。

台海議題警鐘已在烏克蘭響起,在美俄中三邊角力下,台灣代表的戰略角色更勝以往。

(作者是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前陽明交通大學兼任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