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私募基金 打造中國半導體巨獸

◎ 楊宗新

一家過去甚少聽聞的中國企業「智路資產管理公司」,最近因幾起重大併購案,屢屢躍上新聞版面,包括收購我國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在對岸的四座工廠、收購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紫光,以及試圖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廠美格納未果。

外界不禁好奇,這家在二○一五年才成立的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能有財力在全球大肆併購。其實,該公司乃是由多家私營、國有企業,甚至是中國政府共同以私募股權基金方式成立,公司資本來自各股權持有者共同籌措的基金,營利模式則是透過併購其他公司獲利。由於外界無法得知私募基金來源,使得這種基金本身或由此設立的公司,始終存有神秘感。

智路的資金,主要來自有「中國矽谷」之稱的中關村內,二百家科技公司組成的聯盟。該聯盟結合銀行業者推出多筆私募基金,並以這些基金為資本成立多家資產管理公司,智路即為其一。自創立以來,智路便專門鎖定半導體領域業者加以併購,且在類別上無論是晶片設計、代工製造、切割、封測皆來者不拒,被中國媒體稱為「半導體大廠收割機」。

外國企業遭併購後,常見的狀況是原位於境外的研究或生產中心會迅速被轉移至中國,用意很可能是為了進行技術轉移。這種做法,逐漸引起他國疑慮,美國財政部日前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美格納半導體併購案即為一例。畢竟,一家公司能在短短數年內募集到如許資金,很難讓人不相信背後沒有政府的鼎力支持,尤其在中國積極追求提升晶片自製率的當下。

這種期望藉由併購快速提升技術的做法,其實利弊互見。利處是由政府在幕後操盤集資,同時計畫性地針對欠缺的技術挑選外企併購,是一般私人企業難以企及的。弊處則在於,儘管打著私募金基金名號,但外界更相信,之所以採取「私募」方式,是中國政府希望藉由不需對外公開的特性,好讓官方資金能進入其中,而這勢將更加深他國在面臨中資併購時的戒慎恐懼。

半導體做為我國「護國級」產業,提醒政府在看待中資併購時,不可掉以輕心。

(作者是公務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