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革新保黨」

北市府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興建、營運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本月底將正式開幕。在此之前,小英政府退輔會參與主辦「懷念經國先生音樂會」,馮世寬主委大聲按讚:台灣今天所享受的民主自由和經濟發展,都是蔣經國帶領所奠下的基礎。救國團主任葛永光也不客氣:蔣經國成立救國團,為中華民國培育人才,不分黨派,很多當今的社會菁英,都是當時培養的結果。蔣經國,「革新保台」,「經建壯台」,當然值得一筆,但若無限上綱至「崇敬他、崇拜他、感念他」,只談功不談過,只想搶政治圖騰,轉型正義情何以堪?

另一廂,國民黨連戰連敗,有中常委要求召開「黨是會議」,討論未來黨的路線,結果在中常會被打回票。而朱立倫信誓旦旦:國民黨的路線永遠是堅持中華民國、愛台灣,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國民黨的路線,到底有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哪裡?願意承認恐怕才是討論的開始。烏雲罩頂之際,深藍淺藍、終統本土,又出現尖銳對話。地方基層焦慮,高層堅稱論述可以改,九二、一中神聖不可侵犯,看來還在跌倒的地上打轉。

上個世紀,所謂的九二共識,不無中間路線的味道,因為北京佯裝容許模糊空間。近來,北京越來越鎖死一中原則,於是九二共識漸失中間路線的模糊性。二○一九,習近平亮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底牌,九二共識在台灣淪為過街老鼠,遑論還有香港之負面示範。江啟臣,朱立倫,不敢丟掉九二共識包袱,結果已經擺在大家面前。九二共識,如果是「同屬中共」,連台灣的藍營支持者也礙難接受。年輕族群,兩岸一家親都視為鬼話了,對不斷走味的九二共識更不屑一談。

有個簡單道理,中間路線,不是高速公路上的靜止定點,而是平衡前進的動態區間。有人認為,「中華民國」是統獨的中間路線,但當台海場景已告物換星移,所謂的中間絕對不會坐落在大中國的中華民國。客觀發展,包括兩岸敵友的變化,國際地緣政治的浮沉,都在移動中間的座標。中華民國在南京,中華民國來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台灣中華民國,量變質變和平演變,絕非茶餘飯後的說文解字,而是反映隨著外在時空調整的實體變化。

捍衛中華民國,愛台灣,在國民黨的關鍵詞組,彷彿可以雞兔同籠。然而,這種移花接木的話術,越來越容易被拆穿,因為政治常識翻到新頁了。所謂的「一中是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中國大陸亦為中華民國領土」,皆屬世界級的神話與笑話。一九七一,聯合國「排我納匪」。一九七九,「美匪建交」。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名存實亡,僅剩「台灣關係法」內的 「任何接替中華民國的治理當局」 。而不論「憲法增修條文」還有多少歷史餘影,一九九二開始立法委員悉由台灣人民選舉產生,一九九六開始總統由台灣人民直接選出,便已宣告台灣(台澎金馬)為「實」中華民國為「名」了,這也是當今國際的認知。可惜,有些「南京遺民」,至今仍在歷史迷宮裡夢遊。等而下之,只是拿中華民國這塊招牌,搭設台灣走向終極被統的便橋。

眷戀兩蔣,如果只是個人的多愁善感,無可厚非。但若形成集體意識,發之為反現實的返祖行動,就會造成其他多數人的前進障礙。深藍,深在歷史倒帶之執迷,致使信仰者無法融入這個新的共同體,即使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傾向「拒統保台」了。「南京遺民」,自陷於進退維谷,異化於自己夢中的祖國,也異化於自己在台灣的子孫,從而淪為「無祖國」的政治流浪者。令人遺憾的是,這批踢正步進入歷史帷幕的隊伍,控制著國民黨的中樞神經系統,令其無法接上台灣的民主地氣。

國民黨,僅剩一條路,便是自救,矯正錯誤的路線,殺出一條生路。但,必須先克服上層結構之腦性麻痺:「如果我們還只心繫台灣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中國國民黨就變成一個地方政黨,而不是全中國的一個政黨,這是一個非常沒有出息的想法、做法!有人這樣想,你就離開國民黨,成立自己的台灣國民黨吧!」韓流的草根,其實也就是這種逆流裡的水草。意識形態掛帥,莫此為甚。壓根不顧下層基礎完全變了,還在抱殘守缺來自中國的祖國情結。這樣的國民黨,外人幫不上忙,虎視眈眈者眾,只能靠內部力量「革新保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