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解禁日本食品 正待台灣決心

馬政府時代放任「核食」用語,錯誤概括福島等五縣食品,不僅污名化,也平添國人恐慌。二○一八年底藍營發動公投反對日本核災區農產品與食品進口,並簡化為「反核食公投」用語,繼續誤導。(資料照)

第四十五屆台日經貿會議本週二開幕,時隔兩年後召開,日方關注台灣對日本食品的管制措施,期待我方能盡早如歐美一樣,依照科學數據及國際標準妥善處理。蔡英文總統隔天回應,會以幫民眾健康安全嚴格把關為原則,以國際標準、科學證據為依據,來面對日本食品進口議題,以及後續的雙邊協商。台日政府正經由坦誠溝通尋求解決方案,並尋求國內社會大眾的支持,以降低可能的政治干擾因素。誠如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所言,「日方等待著台灣的決心」。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當時的馬英九政府於三月廿五日起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食品進口,其他地區的九大類輸台食品採逐批查驗輻射殘留值。面對核事故可能造成的食品污染,我方最初進行管制有其必要,但隨著時間的拉長,各國因事態明朗而陸續鬆綁或全面解禁,馬政府卻反其道提高管制措施。自二○一五年起,要求所有輸台食品須檢附「產地證明」,特定地區的特定食品必須檢附「輻射檢測證明」。二○一六年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上台,該年盤點各國對日食的邊境管控情形,就只剩下台灣和中國是「完全禁止」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

馬英九的傾中意識加上對日情結,造就了對日食管制的「兩岸同步」。這背後或藏有馬個人的大中國主義作祟,但外界也質疑這是以對中關係的政治角度來處理日食,並藉由拉高管制,限縮下一任政府面對此事的政策調整空間。對比馬時代一味向中國採取門戶洞開作法,更看出對日食趨嚴並非著眼於國人健康,而是以此為由,試圖再延續「親中遠日」路線。而馬時代放任「核食」用語,錯誤概括福島等五縣食品,不僅污名化,也平添國人恐慌。當時剛上台的蔡政府曾召開公聽會要進行政策檢討,卻出現黑衣人鬧場,阻攔政府與社會擴大溝通。這些情形既破壞台日友好,也使我們對日食的措施,與國際標準有愈來愈大的脫節。

二○一八年底藍營發動公投反對日本核災區農產品與食品進口,並簡化為「反核食公投」用語,繼續誤導;加上蔡政府錯估情勢,僅冷處理而未積極政策辯護,形同棄守,公投案因此過關。之後因公投法的兩年禁令,綁住蔡政府,無法立即處理日食,這讓力促兩國關係密切的台日各方人士相當失望。日本那幾年還是友台的安倍晉三政府掌權,台日固然持續友好,但也因公投的衝擊而弱化挺台的力道。安倍晉三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雖對台灣發出正面訊號,但我們自己所設下的貿易障礙,連帶影響申請加入的最佳時機。台灣之前受制馬政府的親中總路線,現要轉向國際化的道路,若無勇往直前的決心,確實舉步維艱。

然而,中國的武漢肺炎從前年初開始肆虐全球,台灣在去年五月出現嚴峻的本土疫情。面對疫苗匱乏,日本是第一個馳援贈送疫苗的國家,總計六度共援贈四二○萬劑疫苗,為外國之最。相較放任疫情擴散的元凶中國政府,還想算計如何以買賣疫苗矮化台灣,日本則以實際行動展現緊密夥伴的援助能量,拉近彼此的夥伴關係。美國也捐贈四百萬劑疫苗,同樣串起台美連結的力量。中國在疫情期間,加緊對台軍事施壓,且無預警禁止台灣部分農漁產品輸入,證明馬的親中,反讓我們農漁民成中共的俎上肉,淪為政治祭品。這些鮮明對比,國人是點滴心頭。遠離中國、邁向國際的腳步也更為堅定。

去年底「反萊豬公投」,我們以多數民意否決,向國際傳遞重要訊息。如蔡總統所言,展現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決心,台灣也有信心,迎向自由開放的國際經貿體制。現在蔡政府要處理的日本食品進口議題,也該用同樣的思維面對。從台日政府的公開談話,依照「國際標準、科學證據」原則,應是雙方處理日食的重要共識。這樣的態度,包括國民黨等在野黨也需理性面對,而非繼續陷於理盲或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立場。這議題已蹉跎了好幾年,現在也僅剩台灣、中國等極少數國家還存在較多的管制。今年逢日中建交五十年,倘若北京先一步鬆綁日食,台灣豈非難堪。我們展現解禁日食的決心,既是進一步加強對日關係,同樣也有助於提高進入CPTPP的機會。若是繼續躑躅不前,不進則退,只會更反挫我們國際化的道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