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解讀公私立大學負債比率

◎ 戴伯芬

東吳大學五億債務,引發各界對於大學財務危機的關注。事實上該校一○九學年度負債占總資產比率八‧一%,在私校中的財務狀況不算差。依據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的財務類資料,私立大學負債最高者達六十二億,平均負債占總資產比率為六‧八五%,最高者為卅四‧一六%,前幾名都是國際大學評比排名高、具有附設醫院的大學。大學競爭嚴峻,轉投資醫院無可厚非。不過,近兩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醫院也非穩賺不賠的生意,一○八年健保署醫院財務報告顯示,廿九家虧損醫院中有五家虧損超過一億元,某大學附設醫院虧損更達三‧七五億。

相較於私校,國立大學雖有國家擔保而不致於倒閉,但是學校整體負債占總資產比率更甚私校,平均達十五‧九五%,位於榜首的國立大學一○八學年的負債金額高達三百零三億,負債占總資產率達四十四‧八%,排名在前幾名的多半是頂尖大學。

頂尖大學年年獲得教育部巨額補助,卻依然債臺高築,且逐年堆高,主因是各大學不畏少子女化趨勢,假第二校區之名擴增校地,且不斷新建蚊子校舍。投資硬體不僅提高校園營運維護成本,也排擠了人力經費,造成年輕教師勞動條件惡化。但在大學自治的大傘下,行政團隊權力無法受到課責,百餘名大學教授組成的校務會議,難以落實大學治校的理念。

大學舉債與企業不同,一方面大學開源不易,民間捐助大學風氣也不如美國,展業又受各式法規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學費難以調漲,不易轉嫁消費者。

教育部未能因應人口結構調整引導學校轉型退場,又無法善盡大學主管機關責任,防杜大學舉債歪風,未來你我可能都是潛在受害者。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