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選後話語 慎防造成鐘擺效應

◎ 張約翰

中二選區立委補選與立委林昶佐罷免案結果週日出爐,綠營兩戰皆勝而藍營一無所獲,白色陣營則呼籲以貼標籤的方式製造對立應適可而止。無論勝敗,筆者建議,選後政黨的說法都應避免贏了囂張、輸了不認的心態,否則會在下一次選舉付出代價。

出自心理學的鐘擺效應一詞,常被借來描述選民投票行為,即獲得大勝的陣營,在下次選舉很可能會因為選民不論同情弱者還是不願勝者獨大的補償心態而落敗,愈是大勝,愈有可能發生。而從立委陳柏惟被罷免後,綠營一路在四大公投、中二選區補選與林昶佐罷免案獲勝,有沒有可能因此產生鐘擺效應呢?那要看選後提出什麼樣的說法。

如果綠營把一路連勝的結果,與台灣價值、守護台灣、正義必勝等意識形態及敵我意識持續掛鉤,並企圖藉此一路打意識形態戰爭到縣市長選舉,就有很大的風險。有兩極才有鐘擺,兩極愈明顯,擺幅愈大。美國選出了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後,又選出了近代最保守派的總統,就是典型的例子。一個社會總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對主流敘事產生逆反心理,而中間選民總試圖藉選票抑制一黨獨大,因此綠營愈是強調自己的勝利是意識形態的優越,愈容易催生逆反心理。此時應該在敘事上避免以戰爭類的敵我譬喻激化選民,強調不分陣營的共同體論述,降低兩極化,也就能減少鐘擺效應。

藍營近年來則已經漸難看到選後坦然接受失敗、自我檢討的政治人物。這次補選與罷免皆敗,仍然是怪罪國家機器吞噬民意。敗選後以貶低對手刺激支持者仇恨值來逃避反省,很難維持士氣。候選人敗選後承認失敗並祝賀對手,不是單純的風度展現,而是對投票給對手的選民的尊重;將敗選結果歸罪對方,也就是把對方那些下次有可能改變意向的選民畫歸敵營。藍營還是該從政策面與候選人遴選規則等基本面重新打造品牌形象,玩意識形態對抗是玩不過對方的。

至於這次的第三方陣營,儘管其停止貼標籤製造對立的呼籲很有道理,但不能只是說說,從其領導人動不動就把反對者叫成一四五○、網軍的行為,就可以看出言行不一,可能只是在罷免、公投、補選、又罷免一連串選舉後,收割已經厭煩的選民。第三方應有引人且一貫的政策論述,不要只會以貶低兩黨支持者凸顯存在感。

總之,選後的話語表現,應該勝者謙虛、敗者自省,聽起來老套,卻能減少下次失敗的風險。其他陣營也要言行一致,拿出自己的主張,這樣萬一勝敗雙方仍在提高仇恨值時,才有可能撿到便宜。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