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寂靜的春天》來不及說的事

◎ 劉振乾

很多人讀過或聽過《寂靜的春天》,對DDT厭惡、恐懼。但化學物質有所謂風險難以兩全(trade off)的關係,用DDT來說明相當合適。

DDT是非常好的殺蟲劑,不過由於一九六二年《寂靜的春天》一書的呼籲,全世界於一九八零年全面禁止,甚至發展到一九九五年成立POPs條約(關於殘留性有機汙染物質的條約)。

然而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五日,世界衛生組織突然主張有限度的使用DDT的室內殘留性噴霧,讓反對派譁然!WHO主張恢復使用的理由,是因為瘧疾每年造成一百萬人死亡、五億人染疫。恢復室內使用DDT噴霧,可以減少百分之九十的死亡。因為不使用於農業,對生態沒什麼影響。

數據顯示,二戰後由於使用DDT,到一九六零年代,瘧疾患者大減。一九七零年代開始禁用DDT後,患者逐增,到一九八零年達到尖峰。也就是四十年來瘧疾肆虐開發中國家,與「環保重於公衛」的心態導致未使用DDT有關。

WHO的選擇,從風險管理的觀點,是一項優秀的決定。對於化學物質,過去可以追求「零風險」,但是這神話已經消失,因為科學的進步,無論多小的量也可以測定。以自來水為例,如果不用氯消毒,一定會發生疾病感染,考慮感染的風險比較大,因此就要忍受用氯消毒自來水的致癌性風險。兩害取其輕,也就是風險的trade off。最近罷免案又有人提起萊豬,我們談食品安全時,也應有這種風險的認知為宜。

(作者為退休工程師、著有《你想知道的核能發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