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立國總統發言後 牽引中東歐國家動向

◎ 張孟仁

以親美起家的立陶宛總統針對台灣相關的發言猶如「雷神之錘」重擊身為抗中急先鋒的國際立場,引來國內民眾撻伐消遣蘭姆酒白買了。更令人擔憂是否牽動正在往「友台」路上邁進的中東歐國家,特別是日前初亮相的捷克新外長揚言,將重新審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並盛讚台灣造福捷克才是他們需要的國家。

實際上,未從「一帶一路」獲利且反而成為對中貿易逆差的中東歐國家,居然需面對中國經由對跨國公司的懲罰,進而間接抵制他們的產品,達到經濟脅迫升級的目的。中國對於產品出口到北京僅占一至二%的國家都能使其經濟受創,也凸顯其「長袖善舞」本事。以立陶宛為例,除非所有產品都不銷到中國市場,否則全世界的國家都難逃過經濟制裁。換言之,除非西方國家團結一致,不然稍有違北京之意,後果自負。只是中東歐國家自此願意聽任中國,或歐美也打算接受如此的結果?

日前美國與北約九國的力挺居然遭到立國「親美」總統的暗算,明明之前多次發言提到,北京不應反對台灣代表處設立、立陶宛遵循「一中政策」與台灣發展經濟、文化等關係。立陶宛總統甘冒冒犯美國大不韙,憤然轉身,批評「改名」是個「錯誤」,應有如下的考量:一、中國經濟脅迫升級奏效,經跨國與本國企業聯手施壓,修補與北京關係;二、將政爭檯面化,爭取不滿選票支持;三、見經濟勢頭不妙,抬高美國、北約的安全與市場保證價碼;最後,迎合部分落井下石的歐盟成員國,顯示擁有外交與國防權力的立國總統不願因開罪中國拖累歐盟。但既已選邊,同中方示好的言論無疑冒犯了美國,美國後續對立國施壓與美中角力勢必再起。

整體而言,今年國際局勢在五個常任理事國發布聯合聲明以防止核武軍備競賽、核武器擴散後,間接顯示大國之間也不願有全面戰爭,但會以更激烈地多面向競爭出現,特別是「價值觀對立日益明顯」決定兩邊的隊伍,美中只會益發要求選邊。擔憂「安全」而向來以美國為首的中東歐國家,要轉而親中,實為不智。不過,要徹底解決產品「不銷中」也殆無可能。實言之,要嘛完全噤聲不求自主,純為五斗米折腰;不然就團結對外,那歐美的力挺就需要加大力度。

(作者是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