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東奧之後 國手仍需政府來當防疫神隊友

◎ 焦佳弘

東京奧運在疫情中順利落幕,而我國代表團在政府跨部會通力合作下,除了艙位問題與心理師聘用的風波,無論是疫苗施打、隊醫配置以至返國後隔離期間,都以專案維持選手競技狀態的用心,都展現了政府對於國手們全方位支援的重要性。

然而,在奧運後,政府部門對於運動團隊的支援,卻馬上被打回原形。從滑輪溜冰協會楊合貞在哥倫比亞骨折,到空手道代表隊團員在哈薩克參賽染疫,再到足球U23亞洲盃資格賽中,中華男足僅能以防護員充任防疫協調員的狀況,都讓其他參賽國家咋舌。同時也讓目前國訓中心核給團隊的後勤人力不足、待遇過低、缺乏教育部為國手們向衛福部爭取、協調隨隊醫師派任,以致代表隊防疫工作僅能交由帶隊教練或運動防護員充任等問題一一浮現。然而,防疫是科學,醫事是專業,在沒有奧運光環加持下,我們一批批的國手們就只能憑著教練與防護員的「感覺」,在海外一邊為國爭光、一邊面對著染疫風險。

進一步言,隨著國際疫情在Omicron變種病毒出現後又進入高峰期,雖然指揮中心開放了滿五個月的國人可以施打第三劑疫苗,但對於因為肩負國家任務必須出國征戰直接進入疫區的選手們,即便國外早有文獻提示第二劑疫苗的保護力在施打後四個月即有可能開始減弱,而國手們在海外的駐留時間更有可能超過一個月以上,體育署的回應卻是雙手一攤,表示依照現行規定辦理。

面對逐步恢復的國際賽事,當參賽是台灣在國際體育參與的義務,為了國家榮譽勇敢遠赴海外選手,無論是跨部會協調醫事人員隨隊,駐外館處的協助與關心,或提供加強劑的疫苗施打,都是政府可以成為國手們「神隊友」的支援。在疫情期間,對運動員的照顧不應只是在奧運時的爭金奪銀,別讓在台灣運動員還沒走出過去「相忍為國」的陰霾,又要面對國家讓他們只能「從容赴疫」的無奈!

(作者是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