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請多報導良心店家

◎ 曹耀鈞

隨著疫情逐漸獲得控制,消費活動回復,但因國際供應鏈來不及接軌,缺工、缺船、缺料,全球面臨物價上漲壓力,民生餐飲頻傳漲價。十月份,行政院啟動「穩定物價小組」,十二月又跨部會成立「物價聯合稽查小組」,調查局更增設「穩定物價安心消費專案」,嚴查哄抬物價,首波稽查的地點分布在台北市、高雄市等六個縣市,元旦後,將溯源中、上游供應商,進行實地稽查,以釐清供應商是否恣意哄抬、囤積原物料等情事。如此積極作為,全民理應加以肯定。

不過,電視媒體報導的現象有點奇怪,就是明明在報導物價上漲所引來的民憤,但卻經常剪輯播出受訪消費者表示漲價合理。這些隨意的訪問大多是在店家詢問顧客。他都去吃了,會好意思在店家說出不應上漲嗎?這種訪問不但不具有統計上的樣本代表性,反而對物價會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建議媒體應可深入了解在疫情期間,那些可以五折促銷的商家,為何因疫情解封的假性供需失衡,而急著調高售價?

由於餐飲類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調高一些售價,消費者的消費量不會快速驟減),所以業者一旦漲價,消費者多呈現無奈接受的狀態。這時候,媒體更應強力報導沒有漲價的業者,增加其曝光度,營造消費者與良心店家間的正向循環。

其實,許多業者調漲售價不一定會經過縝密的評估,甚至未考慮可能失去部分消費者的風險,所以漲價相當有可能是隨便跟風的結果。如果任何民生商品價格的決定全然交由廠商決定,卻不考盧可能的哄抬,根本說不過去。再說,連股市投資的價格操縱都要論罪,更何況關乎民生的必需?當然政府要依法適度管理!

話說回來,政府能做的是依法行政,媒體也只能仗義執言,更需要民眾的自覺,不要一味接受漲價的結果,要能拿出拂袖而去的個性,才能扭轉一些投機漲價的歪風。

(作者為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特聘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