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還在總統府方圓五公里內思考?

過時、潛藏國安危機,總督府時代的首都規劃思維該改了!

◎ 鍾明倫

近日主要政治議題,除了地方選舉與直轄市升格以外,似乎很少人提出遷都的思考。事實上,台北在1900年日本人開始規劃「台北市區城內計畫」迄今已經120年,這個規劃設計不僅老舊,也且也無法因應新時代的國家發展需要,應該趁著直轄市升格的機會,重新思考我國是否應該建立副首都,為國家的百年發展從長計議。

目前我國的重要政府機關都在總統府中心的方圓五公里內。在日治時期這樣的規劃有其道理,因為日治時期的交通便利性與統治即時性考量,這樣的規劃可以增加行政與統治效率。但這個思考在二戰時期就立刻出現嚴重缺陷,美軍只要集中轟炸方圓五公里處,即可有效摧毀統治中樞。這些辦公廳舍,很多是日治時期的古蹟,不僅維護成本高昂,而且空間狹小不敷使用。這樣的首都規劃不僅過時,而且潛藏國安危機。

在現今的時代發展需要下,我國中央機關應該做不同的思考與策略布局。例如,為何台中與高雄的捷運系統發展如此遲緩?因為沒有重要的中央機構設在這兩座城市。如果立法院或是行政院設在這兩城市其中一座,我想這兩個城市的捷運網應該早就完成了,而不是單薄的十字線。

此外,很多的政府機構是否非要在台北不可?其實大可不必。例如,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就不一定要在台北,這些機構在哪個直轄市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它的職能運作。如果仍要維持台北形式上的首都,則總統府與總統官邸就必須要重新思考其區位,新的總統府與官邸可以參考韓國青瓦台的設計,既有隱密性又有安全性。目前我國總統官邸沒有安全縱深與維安困難,已經是陳年話題,民主化之後歷經多任總統均懸而未決,對國家均非好事。

搬遷之後的總統府與中央機關舊址,很多是日治時期的古蹟,這些未來都是極佳的城市博物館館址。相信這樣的台北市不僅具有古蹟維護、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等多元的意義,也有利於台灣下一個百年的國家發展。

(作者任教於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