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析美國印太戰略與聯俄制中

◎ 張延廷

今年共機擾台將近一千架次,頻率之高已刷新去年三八○架次甚多,使關切台海情勢的美國軍機在台海周邊活動亦相應增加,不難看出中共近年軍事發展快速,加上具有地緣優勢,美中雙方在印太地區的較勁態勢將長期化,加上中共明年召開二十大,在國際的外交表態會更強勢,也考驗著美國長期維持亞洲安全承諾。

由於中共長年高舉民族主義,外界很難精準預測其政策走向,其強硬的外交作風很容易引發世界情勢的變化,不似民主國家的理性外交邏輯容易精準預判。目前台灣是美中軍事對抗的前沿,是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熱點之一,而且美國在亞洲的軍事聯盟已成形,日、澳、印各國當前又是反中政治人物當道,不難看出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會更進一步支持。

美國對兩岸政策的發展仍以挺台為基調,並依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為基礎為原則。但隨著中共對世界影響力日增,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持續受到挑戰,威脅美國在印太地區所建立的秩序,由「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政策,到川普及拜登的「印太戰略」,均思繼續保有主宰的地位。但時移勢易挑戰增加,美國印太戰略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與日本及其他盟國緊密的程度,及兩者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群體影響力。在目前中共充滿敵意及較勁之際,美日同盟關係持續朝積極化的程度遞進。

目前中共已具備透過經濟、外交、軍事、科技力量,對國際體系發揮更大影響力,使美國必須以擴大戰略結盟來應對,因此受美國影響的諸如英、法、德、荷等歐洲國家亦成為「印太戰略」成員,同時G7外長會議亦首邀東協國家參加,以保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強大影響力。不難看出,歐洲國家加入印太戰略即象徵要與美國在外交上採取同步行動,都在平衡中共對區域影響力的擴張。

另者,就人口大國的印度而言,由於美、中已成為敵對的大國戰略競爭,使印度的態度對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影響力提高。而且美國、日本、澳洲已建立長久穩固的軍事同盟關係,而印度與中共大面積國境接壤且存在主權爭議,印度是四方安全對話的成員國,其態度已明顯改變美、中兩大強權的戰略態勢。

由於美、中關係已從以往合作變為競爭模式,兩大國的互動架構已產生質變。美國將來要對同時對應中、俄兩個軍事大國,有一定的壓力,也會助長中俄結盟的程度,使其聯手推動反美國為主的統一戰線,展示對美更強硬的姿態,因此美國仍會考量在三大國間的競爭較量中爭取俄羅斯支持,將中共定位為長期戰略威脅,避免美國陷入兩面作戰,因此戰略目標可能會逐漸與俄羅斯關係正常化,朝向「聯俄制中」的方向調整,以便對中共發揮更大的制衡力量。

展望明年,隨中共國力提升相對增加台海的軍事壓力,台灣應以持盈保泰的原則蓄積戰力,更重要是強化敵情認知及心防建構,才能確保在兩岸較勁的過程中最大的主動權。

(作者為前空軍副司令,清華大學、朝陽科大榮譽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