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我挺政府全面打炒房

◎ 王瑞興

日前內政部擬議修正「平均地權條例」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嚴懲炒作,最高處三年徒刑或併科五千萬罰金;管制私法人購屋將採許可制,並於五年內不得移轉;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等。此舉有助於房市降溫,但也代表七月上路的「房地合一2.0版」難以遏制炒房,下列指標顯示房地產市場火熱程度。

一、建物買賣將創六年新高。民國一○五年買賣移轉二四五、三九六棟,是九○年以來最低,之後一路攀升,一○九年達到最高的三二六、五八九棟,一一○年十月底為二七九、○三九棟,預估全年會高於去年的數字。

二、不動產經紀業開業持續增加。依內政統計一○九年一月不動產經紀業開業六、七一二家,迄一一○年十月七、七六一家,增加一、○四九家,月月遞增,顯示房地產景氣熱絡。

三、購屋及建築貸款創新高。依中央銀行統計一一○年十月購屋貸款達到八兆六一四六億元與建築貸款二兆七二五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導致金融系統性風險大增。

四、全國八七%人口房貸負擔過重。依內政部房價負擔能力統計,卅%(不含)以下表示可合理負擔,一一○年第二季全台房貸負擔率為卅六.二七%,代表房價負擔能力略低。但只有基隆、嘉義、新竹市及雲林、嘉義、屏東縣六縣市低於卅%,總人口三○七萬人,僅占全國總人口二、三四一萬的一成三。換言之,全國八七%人口房貸負擔過重。

五、住宅過剩嚴重,供給卻持續增加。依主計總處公布「一○九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空屋一六六萬四千戶,以內政部估計平均每戶人口二.八八人計算,足以供四八○萬人居住。但受到通膨預期影響,今年以來住宅推案鋪天蓋地,移轉棟數增加,顯示許多人買房並非住的需求,反而進一步推升房價,更讓中低所得者買不起房。

主計總處預估一一○年國民所得將邁入三萬美元,然透過炒作房地產,激化貧富差距,不但財富世襲,貧窮也向下遞延。政府存在目的是替百姓創造「穩定、正常、安全及可預料的人生」,住是基本人權,住宅不應成為商業交易炒作標的,讓人一生背負房貸重擔,政府有責任解決住的問題。但僅憑內政部仍不足以阻遏炒房,因此,央行應在限縮房貸成數、提高房貸利率及緊縮建築融資,進一步採取措施;財政部也要嚴肅考慮重課囤房稅,同時修法調高房屋稅率,提高囤房持有成本,藉由跨部會合作打炒房,始能克竟其功。

(作者為前臺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