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勇敢面對核廢 能源政策才能走向正軌

◎ 林鎮國

我從事核廢料處置的研究,廿年有餘,認知逐年在調修,退休前,我的認知是:輕言台灣的核廢料有解者,是科技權力的傲慢者;而輕言無解者,是道德責任的逃避者!

核四公投不論結果如何,贏的是台灣、輸的也是台灣;畢竟,我們都共同生活在台灣。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但幾十年來,核電及核廢料議題,一直是困擾台灣能源政策發展的關鍵議題。台灣如果繼續閃躲核廢料問題,就無法理性的討論核能的合適性,埋下彼此的怨因,永遠無法建構具全民共識基礎的能源政策。

核四公投的公開辯論,讓民眾聽到很多過去「被管制、不公開」的資訊;例如,核四的S斷層、SSHAC Level3地震危害度的評估結果。這些資訊為何不能提早公開?又全部公開了嗎?我們選出來的各級民意代表及政府,本應是寄望他們能團結台灣、建設更好的台灣,然而,卻常因資訊的模糊、不夠公開,不斷衍生民眾的誤會及衝突!

核四公投的激情過後,台灣應該坐下來,秉持「謙卑、誠信、公開、透明」的態度,勇敢面對核廢料的管理或處置;其中,用過核燃料的管理或處置問題,最難,但不面對它,問題會永遠存在(百萬年)且風險會越來越高;長時間放在冷卻水池中是不智的、是危險的,室內乾儲是相對較安全的!未來到底是要直接最終處置、再處理後最終處置、坑道處置、深孔處置、長期監管儲存、集中、分散?這些決策必須建構在全民的共識,而非某些人士的認知或權力的傲慢上,更不能是「機密的評估結果」,才能免於重蹈核四的困境。

在台灣尚未形成國共識前,除了核廢料的安全性管控、暫存補償、教育及民眾溝通的支出外,應以更高的道德標準、嚴謹使用「核能後端營運基金」,才能取信於民並保留後續管理或處置台灣核廢料的所需費用;畢竟台灣再怎麼有錢,也沒必要再次承受類似核四約三千億的鉅額損失,因為這些都是全民的血汗與負擔!

(作者是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