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積極回應台美經貿自由化的呼聲

幾乎在同一天,美國與台灣都出現兩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呼聲,儘管美國官方對此未有正面反應,在促進經濟自由化之路,包括與貿易伙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工作,仍是台灣今後追求經濟繁榮的重要課題。

呼籲台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台灣聲音,由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十六日向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當面提出。他指出,台美去年雙邊貿易額六百一十億美元,若雙方共商建立進一步合作機制,包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對美國有利,亦足以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達成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目標。

一如以往,楊甦棣沒有正式回應台灣企業領袖這項呼籲。不過,在同一場合稍早的演說中,這位美國駐台代表強調,台美之間經由一九九四年簽訂的貿易與投資架構協定(TIFA),已使雙邊經貿關係明顯受益。台美雙方今年七月在美國華府完成新一回合會談,於美國農產品進口、食品安全、智慧財產權及戰略性項目產品出口管制等方面,達成共識。從而,楊甦棣認為,TIFA會議是擴展雙方經貿關係的最佳管道。

與美國在台官員看法迥異的,是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John Tkacik Jr.)。他在十五日發表的專文中,直指美台自由貿易協定延誤已久,為了本身的利益,美國應該儘快與台灣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按譚慎格的論斷,美台自由貿易協定對雙方有利,美國出口產業獲益程度更甚於台灣,最明顯的是美國汽車業立可攻下台灣市場,為美國製造一萬二千個就業機會;其他如辦公室設備、傳播器具、渦輪、引擎、工業用電腦,乃至於製藥、銀行、保險、農業等美國產業,都將深受其益。

令譚慎格不平的是,台灣若論人口,多於澳洲;如按國內生產毛額比較,亦大於東南亞國家協會任一成員;再以雙邊貿易而言,台灣長期排名美國十大出口市場之列。如此友善而重要的經貿伙伴,美國卻遲遲推託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以研究對中國政策知名的譚慎格當然知道,中國反對與或有的抗議,是美台自由貿易協定延誤至久的主要石頭。但是譚慎格強調,美國只是根據台灣關係法與台灣人民維持文化、商業與其他非官方關係,也不應容許中國指導其與台灣發展貿易關係。此外,譚慎格堅信,一旦美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由於可能直接影響美國利益,將使中國不敢隨便對台灣動武。

類似譚慎格的論述與分析,近年同樣出自美國民間的主張與行動中,國會即先後出現力促其實現的仗義執言。然而,美國行政部門及在台協會不夠積極,外加中國阻撓,乃使得雙方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一事,至今未有實質進展,這也正是我國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必須積極努力的重要課題。事實上,美國行政部門不僅最近在加入聯合國公民投票等政治議題屈從中國,反對台灣人民自由表達意志,進而成為國際間對台灣實施政治隔離的幫凶,其行政官員包括駐台人員鼓吹擴大對共產中國經濟開放,既無視台灣經貿已嚴重向中國傾斜的事實,亦不顧中國併吞台灣的陽謀,不免讓台灣人民懷疑,美國宣稱向全球推展自由、民主,難道只是說一套、做一套?

無論如何,面對中國經濟掏空與併吞的台灣,除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洽簽,與亞太經合會、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自由化談判,乃至於自身減少不必要經貿障礙、管制及保護等自由化工作,以實質提升整體經濟競爭力,仍是必須加緊努力的要務。外在的橫逆與阻撓,只有促成台灣經濟更積極尋求突破之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