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五月天、魏德聖與台積電

◎ 黃惟冰

台灣知名樂團五月天日前在中國北京開唱,主唱阿信在台上主動提及「我們中國人」。新聞一出,立即在台灣內部引發不少討論與反彈。

近期,許多出身自台灣的藝人也紛紛在中國的社群平台上貼文表態擁護「統一」,操作手法與過去中國在南海主權遭受挑戰時的「中國,一點都不能少」貼文潮如出一轍。簡單來說,這些藝人實則淪為五二○後北京向台灣施壓的棋子。

此外,導演魏德聖近日則在專訪時指出,台灣的電影產業國際知名度不高,是因為台灣在經濟起飛時選擇發展科技,例如投資台積電,而非娛樂產業。相較之下,韓國則選擇投資娛樂產業,而娛樂產業更容易傳遞文化認同。雖然魏德聖事後對此番言論所引發的爭議表達歉意,但希望台灣娛樂產業能夠更為壯大,獲得更多重視的本意,持平而論並沒有錯。

以上兩則消息表面上看似無關,其實不然。一方面台灣在華語娛樂市場中雖然言論與創作自由度最高,得以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相關從業人員,但國內市場有限,娛樂企業與團隊一旦成長到一定規模,為了持續擴大,都不得不前進中國,導致上述「人在屋簷下」的情況一再發生。

壯大娛樂產業 避免北京打壓

然而,另一方面,台灣的科技業如今卓然有成,光是台積電一家的股利分紅,就在去年為國發基金帶來一八○億左右的收入。這些盈餘及稅收,如果可以部分轉而投資娛樂產業,協助相關從業人員比照韓國同業,從組隊初期就以打入全球市場作為目標,並以此規劃發展路徑,才有機會擺脫看北京臉色的宿命。

總結而言,除了譴責或包容,台灣的政府與社會絕對有能力為國內的娛樂產業提供更多支持,讓相關從業人員不再畏懼北京的無理打壓,讓台灣的文化與創作有更多機會獲得國際認同。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