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論燒香致癌

■ 李政達

昨天七夕,很多家庭拜「七娘媽」、「床母」,下週一則是中元普渡,更是焚香拜拜大日子,只是八月十七日有媒體報導: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檢驗五種市售香品,發現香品燃燒時都產生致癌性、揮發性有機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丙酮、氯甲烷、丙烯等成分,造成民眾致癌風險。國內研究焚香空氣污染的台大教授詹長權指出:拜香按理不可能檢出苯,此點讓其百思不解,懷疑業者加了不該加的材料,或是中國進口劣質拜香所致。

經筆者研究結果,拜香並不含致癌性的苯,但把拜香點燃後,就會釋出苯。其原因是製香用的材料為竹枝、黏著劑、香料粉、紅色著色劑。竹枝以往取自台灣竹山,因為成本太高,現在八十%仰賴中國進口供應,不管是台灣竹枝,或是中國竹枝,竹枝均含有二十%到二十五%木質素成分,至於黏著劑楠樹皮粉,以及香料粉用的素材─沈木、檀木、楠木、檜木等研磨成的粉末,也均含有大量木質素成分。木質素的化學構造是無定形的「丙基苯天然聚合物」,焚香的高溫會使其化學結構發生裂解反應,釋放出丙烯、苯、甲苯、二甲苯,這就是焚香會產生致癌性、揮發性有機物苯的原因。

至於焚香會釋出苯乙烯的原因,是黏著劑─台灣的楠樹皮粉,已被開採殆盡,必須靠印尼、越南進口供應,腦筋靈活的業者就使用更便宜的水性合成黏著劑代替,以降低成本。合成黏著劑是使用苯乙烯單體、各種丙烯酸酯單體製成,苯乙烯單體的功用是使黏著劑乾燥後,不會黏手。因此焚香時,焚香的高溫會使合成黏著劑的化學結構發生裂解反應,釋放出苯乙烯、丙烯。

至於焚香釋放出的丙酮、氯甲烷等揮發性有機物,則來自香料粉、以及摻雜的其他動物性香料、化學香料高溫裂解反應所生成。

基於上述事實,一如台大詹教授所言,拜香並不含致癌性的苯。但不管是中國進口的劣質拜香,還是台灣本土優質拜香,焚香都會釋出致癌性、揮發性有機物苯、甲苯、二甲苯等成分,不會有差別。

當然,以上分析純就拜香材料的化學反應而言,至於致癌的病理條件,例如人體吸入焚香釋放煙霧之期間長短、數量多寡,仍需相關專業人士進一步研究。

(作者為國家實驗室化工技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