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線民」事件就這樣下課了?

◎ 冼翰宇

立委黃國書被爆出曾在學生時代擔任情治系統的「線民」,期間甚至橫跨至民進黨成立後三年,事件傳開後無可避免地引發政壇譁然,野百合世代的戰友和黨內同僚也紛紛表達震驚跟悲痛。

儘管黃國書遭到所屬的新潮流系除名後,隨即宣布退出民進黨、立院黨團運作及不再尋求連任,但留下的問題似乎遠多於該被回答的。

黃國書事後受訪時卻給出了耐人尋味的回應,他表示之所以會做出「三退」的決定,是因為「沒想到會遭『黨內追殺』」,彷彿一個巨大的巴掌狠狠打在那些稱他已是「政治更生人」,應該留下來努力的同志臉上。

有部分評論稱讚黃國書為轉型正義立下了良好的先例,但論述中似乎都忽略了黃國書自陳的「黨內追殺論」。況且民進黨支持轉型正義並非一天兩天,《促轉條例》也非剛剛通過,要是事件沒有曝光,黃國書是否會輕易放棄經年累月獲得的政治資產?

國民黨部分成員認為台灣應該走的是「南非式」(和解)的轉型正義工程,那就應該比現在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了。

當年的南非社會能夠成功走向和解,正是因為白人政權的人員主動參與了曼德拉的轉型正義過程。

台灣過去那長年的威權統治,政權由國民黨一手掌握是不爭的事實,難免會成為轉型正義進程中無法忽略的變數。但今天的國民黨人也該體認到,這些過程並非向著他們而來,而是那些「前輩們」。

促轉會幾年下來的運作也大有問題,對於追究真相、推動和解的最高價值,很難看出究竟要以何種方式推動,卻又一延再延;「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的原則也難保不會淪為「清除不義遺址」的便宜行事。

「黃國書們」被公布後,應該同步交代上層的執行者是誰、組織如何運作,如此才足以還原威權構成要件的全貌,也就是讓真相見光。

「真相」作為轉型正義的核心,在落實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傷疤被揭開,無論當年是統治者或被統治者。真相會傷人,主因是不夠透明;唯有完整地呈現過去的真相與歷史,才有可能讓台灣社會走向真正的和解共生。

然而,我們的主事者是否準備好承擔時代的重負了?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