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博論觀落陰有感

◎ 劉韋廷

新聞報導,高雄某位留學生因為撰寫博士論文,選擇觀落陰與陰陽眼的主題,進行調查並且親身參與儀式,事後出現幻聽,並有攻擊人的行為,經診斷罹患「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需要長期服藥。然而案主本身不覺得自己有病,只是以為被一種靈纏住,再加上自己曾經在精神科當過助理,對於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認知,因此不願意就醫,亦不服藥,醫生認為他缺乏病識感,案主與醫者雙方說法歧異。

在臺灣老一輩的記憶,觀落陰與問尪姨是由來已久的法術,目的為了跟過往親人聯繫,特別是因意外喪生或驟逝,未及留下遺言,生者想要透過儀式瞭解亡者是否有事情要交代,這類儀式往往帶來心理治療的效果,緩解生者的困惑與不捨,是臺灣民間普遍的宗教療癒。這類儀式可以溯至北亞的原始信仰,後來在佛教、道教的文化,經常可見遊歷地府記載,具有警示教化功能,提醒人在生前要多行善,以免死後打入地獄受苦,而非一般人以為的迷信或只是巫術。

此種宗教現象亦見其他文化,時常引起學者的注意與研究,試圖從中理解人在面對苦難時,如何經由信仰找到生存動力。但這則新聞報導,未交代案主在研究時究竟發生什麼事,或者其個人身體狀況有無異常,而一味地歸咎宗教儀式,導致觀眾或讀者的偏見或誤解。

宗教的學術研究需要長時間累積,研究者透過文獻考證、田野調查,乃至於親身體驗,對宗教現象進行抽絲剝繭的繁複分析,實與其他理工學科迥異,無法速成,研究難處非一般人可以想見。希冀外界給予研究者多點同理心,減少謾罵與嘲諷。

(作者現任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