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太空戰 最嚴峻的國防威脅

◎ 呂禮詩

從去年五月日本共同社獨家報導解放軍可能舉行設想東沙的登陸演習,到解放軍在西南防空識別區的持續侵擾,東沙的情勢似乎一觸即發;但從上周國安局局長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蔡總統任內,中共不會攻占東沙」,日前路透社侵台情境的推演中,亦未見東沙。此時該思考的是,當下最具威脅的國防挑戰是什麼?

是太空戰!新聞媒體緊盯中國海事局發布的航行警告或軍演訊息,另有粉絲專頁紀錄來往於巴士海峽及西南防空識別區的美中軍機動態,但是少有注意到中國今年已在內蒙酒泉、四川西昌的衛星發射中心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了三十九次的發射任務;相較於去年的三十四次、二零一九年的二十七次,呈現了逐年增加的趨勢。

然而這些發射任務中,除了神舟十二、十三號載人太空飛行、天舟貨運飛船的補給物資,尚搭載了多不勝數的通信、遙測、導航、氣象觀測與海洋監測衛星,還有部分名稱不詳、功能不明且沒有公開訊息的衛星。

美國軍事網站日前報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發射的「實踐二十號」通信衛星進入同步軌道後,美國USA-271太空監視衛星平行靠近,而實踐二十號竟可即時偵知並「迅速」變軌遠離,此為中國已具有太空戰能力的最明確例證。

不僅如此,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與三亞科遙感研究所去年十二月於《信號與信息處理》期刊,以「伴隨衛星干擾中繼衛星通信鏈路策略研究」為題,提出了在中繼衛星與地面終端站間進行電磁干擾的研究論文。

今年的珠海航展,中國航天集團展示了為衛星補充燃料的「補加服務飛行器」,透過導航系統追蹤,經由多次變軌後,以機械手臂對接衛星,並加注燃料;以太空軍事化的角度審視,此一構想結合實踐二十號的偵蒐、變軌能力,透過機械手臂進行破壞,或在衛星推進的噴嘴置放炸藥,將使他國的衛星失能,甚至拋出軌道或墜入大氣層。

現代作戰中衛星扮演的角色,從我國國慶展演衛星通信車搭載的「維星系統」,提供高山、外島陣地與海上艦艇語音、數據及視訊的即時資訊,重要性可見一斑。未來軍購的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亦將使用中新二號衛星作為中繼,導控MQ-9B執行超視距任務。

中國研製太空實驗室、登月工程,火星探測,真正的目的是太空軍事化。國軍應加快啟動新一代中繼衛星籌建,因應中新二號的壽限將在二零二六年告終;並以國內低軌道衛星供應鏈擁有的關鍵技術,加入美軍低軌道衛星的下一代光學、雷射鏈路計畫,破解中國在太空建置的干擾與破壞能力。

(作者為新江軍艦前艦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