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戰略模糊到戰術模糊

◎ 盛仰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月三十一日受訪時表示:「美國會依循台灣關係法確保台灣自我防衛,不容許任一方採取片面行動打破現狀」。這和拜登總統二度宣稱「協防台灣」之立場有所差異。

事實上,若比對布林肯四月十一日的發言,是一致的。他當時說:美將持續支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任一方若試圖以武力改變現狀,會是個嚴重錯誤;但他不會回答美國是否會出兵助台的假設性問題。

拜登總統兩度「協防台灣」的聲明,是否意味著美國「戰略模糊」的立場已走向「戰略清晰」?對美國而言,台海衝突管理最大公約數就是在《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與《美中三公報》的框架下,反對台海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這亦是民主及共和兩黨長期以來的共識。「戰略模糊」之不確定性,讓北京對武統台灣有所忌憚,也讓台灣片面宣布台獨有所顧忌。美方一直以來透過「戰略模糊」在兩岸形成微妙平衡。

國務院發言時須考量外交各層面的利害關係,故時而採取中立或模糊立場來爭取行動上最大的操作空間。換言之,國務院須考量中共的立場及美國國內共識,而採取較為中立之言論,即「堅決反對任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而拜登所扮演的美國總統角色,其「協防台灣」之言論所設定的主要對象是美國人民、台日韓友邦、以及中共高層。對美國人民,是為了表明其對中國立場,並在國內反中輿論下持續爭取民眾支持;對台灣而言,這也不單僅是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亦是對日、韓等盟邦的安保層面上的信心再強化。對中共領導層而言,無非是呼籲其切勿誤判局勢、輕舉妄動。

但「戰略模糊」要發揮作用之前提是,美對中仍須保持絕對壓倒性的軍力優勢。

因此,當「戰略模糊」面臨中國軍事能力提升挑戰而無法延續時,筆者大膽臆測美方有可能走向「雙重戰略清晰」,意即美方分別表明當任一方片面改變現況時會採取何種可能的因應手段,但為了保留戰術回應上之彈性選擇空間,亦會增加「戰術模糊」之界定,以確保美國彈性回應之空間。

(作者為高雄美國商會主任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