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也是氣候大會的利害關係人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簡稱氣候大會)週日在蘇格蘭揭幕,兩百個國家的領袖和代表將討論從二○一五年簽署「巴黎協定」至今未解的議題,以決定全球未來的氣候政策,努力延緩地球暖化速度,並就可能的全球協議展開談判。有如大會主席夏瑪(Alok Sharma)所說,世人已從頻頻出現的「洪水、龍捲風、野火、破紀錄高溫」等現象,感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這次大會是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最後也最佳的希望」。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呼籲各國領袖,傾聽「地球及窮人的哭聲」。

按六年前的「巴黎協定」,全球氣溫在二一○○年須控制在比工業化之前高攝氏一.五度內,才足以減緩極端氣候變化,但科學家以近年數據推估,本世紀結束時氣溫可能上升達二.七度,全球近八十億的人類或只剩十年可避免氣候變遷失控。其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尤其二氧化碳,厥為要務,各國因此近年提出減碳目標,由氣候大會討論氣候變化和各國因應方案、承諾及行動。

中國是舉世排碳量最高的國家,而且成長快速,每年排放超過一百億噸,是居次位美國的兩倍,第三位印度的四倍,它的承諾和行動是各方關注的要點。正因如此,中國上週向聯合國提交兩項文件,說明它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舉措和中長期目標。不過,內容大致重複習近平一年前所做的承諾,即二○三○年前碳排放達最高峰,二○六○年碳中和。中國的新文件與各方期待相去甚遠,很不負責任,夏瑪也在氣候大會開幕式點名中國,要求它上修目標。

尤有甚者,中國為應付電力短缺,近期擴大煤炭開採規模,新增煤炭量已超過西歐整體一年的開採量,使其煤炭開採量和消耗量超過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勢必明顯增加有毒的空氣污染,不啻在全球因應氣候變化的積極行動中開倒車;有估計指中國大幅增加煤炭產能,將使全球二氧化碳增加一個百分點。中國與全球減碳的努力背道而馳,在氣候大會必受挑戰,甚至成為眾矢之的,或許導致習近平選擇以視訊而不現場與會,創下廿一個月不出國的紀錄。

不過,中國即令提出冠冕堂皇承諾與目標,也不足為信。據《華盛頓郵報》披露,美國總統拜登曾私下以「屁話」(Bullshxx)抨擊「全球最大污染者」,根本不會兌現減碳承諾。拜登雖未點名,但以中國居全球碳排放量榜首,撻伐的對象不言可喻。

中國的承諾不可信,早年有之,於今尤然。在中國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國民黨是共產黨毀諾,尤其「談談打打」策略的最大受害者;可悲的是如今蔣介石的徒子徒孫「聯共制台」,還宣稱與虎謀皮可為台灣帶來和平。一九五一年的西藏「十七條協議」、一九八四年關於香港的「中英聯合聲明」,事後都因北京當局毀約而成廢紙,藏人、港人因之哭泣。即令北京二○○一年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所許下的六大類七十四項承諾,二十年後也因其黨國體制主導、企業國進民退、拒絕市場機制、市場不准入、強迫技術移轉等而淪為欺人之談,只是其違背承諾的手法較為隱晦。

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八成的二十國集團(G20)近日就「到本世紀中期」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達成共識,讓這次氣候大會有好的兆頭。然而,專家大都同意,如果中國的碳排放量未大幅減降,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不可能成功;中國堅持於二○六○年才達成碳中和,對世人這一共同目標的推動,是一大不確定的因子,況且它還未必信守承諾。

在各國推倡減碳行動中,台灣以往並未投予應有的關注及努力,且因被排斥於聯合國體系之外,也非UNFCCC締約國,在因應氣候變化、減碳及綠能發展都相對落後。其結果,我們的每人平均排碳量在亞洲名列前茅,國家自訂減碳貢獻目標(NDC)偏低,即使蔡英文總統今年四月地球日宣布要在二○五○年達成碳中和,國慶講話再提一次,但具體落實方案或路徑圖,至今闕如,配合推出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也因急就章而失諸簡陋。

更基本的,歐盟將從二○二三年試行碳關稅,三年後開徵,預估將衝擊我國七百六十億元產業產值。現今高度依賴煤、石油、天然氣的能源配置如何轉換,以因應這即將到來的經貿產業挑戰,是須嚴肅面對、有效處理的問題。

從而,氣候大會我們不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而是利害關係人;國人要有此體認,且化為行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