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聞業想分元宇宙一杯羹 難度高

◎ 張約翰

臉書十月廿九日宣佈更名為Meta,宣示打造元宇宙(metaverse),在3D的社交空間裡共享沉浸式體驗。台灣已有非常多財經、科技媒體圈談論這個行動的後續效應,也有部分報導呈現出元宇宙概念股榮景可期,但對新聞業而言,這是可以期待的另一個破壞式創新嗎?

十月初,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北市報業同業公會共同發布聲明,建請政府協助促成個別媒體與公協會,與谷歌、臉書議價協商。四大媒體公協會的意思是,兩大巨頭靠內容吸引用戶,才有使用者足跡可供營利,應該讓媒體內容產業善盡夥伴責任,兩大平台賺的錢要分一些出來,不然沒人生產內容,也就沒有造訪內容的用戶足跡可供營利。

四大媒體公協會分一杯羹的訴求才剛剛要起步,臉書公司就更名並拋出打造元宇宙的願景,又讓新聞媒體不能不提早思考因應。如果內容生產與散布的平台再一次因元宇宙出現而發生重大轉移,目前的倡議會不會白忙一場?筆者認為要分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元宇宙到底跟新聞媒體有何關係?元宇宙的企圖,將從現有藉社交互動產生的使用者足跡,擴大到獲取人們一切社會活動的足跡,而且一切社會性活動都將在元宇宙中進行。這不只壟斷足跡獲取,也壟斷了人們社會性活動的管道,獲利來源將可從蒐集足跡進行廣告投放,進一步拉到社會性活動管道的使用者付費,而且可以向使用者端和內容生產端兩頭收費,一如過去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既收頻道上架費,又收用戶訂費。新聞媒體現在就已經面臨獲利被平台攔截的窘境,將來更不可能有能力更新設備、引進相關人力、支付上架投入元宇宙的費用。

其次是元宇宙到底會不會來。它其實是個名符其實的空中樓閣。這裡所稱的空中樓閣有雙重含意:首先它是虛擬的實體,即足以代替實體的虛擬;但這裡要談的是另一個、也是原本的含意:它是摸不著的。儘管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的相關應用已日趨成熟且市場化,但人們只要具有肉身,對實體的需求就無法全部數位化搬進雲端,臉書的元宇宙是否有來臨的一天,筆者高度懷疑。至少在人類拋棄肉身之前,新聞媒體都不必擔心元宇宙的衝擊。

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尤其是新創科技產業,臉書儘可大畫空中樓閣,有夢最美,股民相隨。新聞媒體先把能要到手的錢要到就好,元宇宙那杯羹就別想了。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