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實習醫師的第一課

■ 陳維伶

今年三月於全國公私立醫學校院院長會議通過的「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在醫界引起了負面的反應,站在病人與團體的立場,我們覺得有必要做進一步的說明。

台灣女人連線在舉辦病人權益座談會時,便常聽到婦女提起自己的就醫經驗,許多的看診都是在未經過病人同意的狀況下,就有實習生在場的,這讓許多病人感到不適;因此,台灣女人連線不斷向衛生署要求,應該針對實習醫學生擬定規範。今年通過了「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對病人的隱私權與安全無疑是一大保障,我們對於教育部與衛生署所做的努力也表示肯定。

針對醫事人員的疑慮,我們了解也同意實習醫師是醫療團隊的一員,醫師的養成,除了醫學知識的獲得之外,當然也包括臨床醫學的操作和與病人實際的互動,誠如張上淳主任所言,「準醫師總得有機會練習打針抽血的技巧」。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實習醫學生在參與門診或床邊教學前,必須先「徵求病人同意」的這個程序,會降低實習醫學生的教育品質?許多醫師認為徵求病人同意會損害到實習醫學生的學習機會,醫師會有這樣反應,是因為這些醫師假設在徵求病人同意時,病人都會拒絕;然而,若醫師給予病人應該有的尊重,讓病人了解實習醫學生參與診斷過程的重要性,病人不必然會拒絕實習醫學生在場。若病人拒絕進行教學診,主治醫師則應試圖了解病人拒絕的原因,再針對病人的考量擬定配套措施或規範。

也有許多醫師質疑,目前醫院的看診情形,由於病患過多,看診時間都已經不夠了,怎麼可能一一善盡告知的義務,並向病人說明實習醫學生的身分和重要性?若是如此,教學醫院便應檢討合理門診量的問題,而非規避告知的責任,犧牲病人的權益。

「實習醫生應該要學到什麼?」除了打針、抽血之外,身為標榜著「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體系中的一員,徵求病人同意、尊重病人的隱私權和自主性,不就是所有醫學生都應該要學會的第一課嗎?

(作者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