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梵協議各亮底牌 建交恐怕不容易

◎ 凃京威

二○一八年教廷(梵諦岡)與中國簽署關於政教關係的臨時協議,引發外界譁然。有幾個原因,讓外界質疑教廷的決策。首先,中國自二○一三年換屆以來,打壓基督教不減反增,不僅在溫州大量拆除十字架,更逮捕眾多牧者;其次,教廷與中國不公開協議內容,讓外界憂心教廷會否失守道德紅線;第三,教廷是台灣唯一歐洲友邦,自一九九九年教廷「遷館論」以來,屢傳教廷打算和台灣斷交,因此協議內容更讓台灣百姓憂心。

不過臨時協議去年已經到期,教宗旋即宣布雙方繼續沿用協議內容,並持續透過雙邊工作小組磋商彼此關注事項。不過,由於疫情導致雙邊工作小組無法互訪而有所延宕。

中央社前天轉譯義大利報導說,教廷高層向媒體透露,中國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以換取梵中建交,教廷要求「先在北京設使館」再談台梵關係,中國並未同意,中梵關係陷入僵持。但筆者認為,外界對於兩國的解讀應更深入,以瞭解中梵台三方關係以及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教宗方濟各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中梵雙方更建立起聯合工作小組,針對衝突尋求對話和解決方案,然而中梵雙方各亮底牌,未來中梵建交恐難覓得。(AP)

事實上,從中國要求教廷先與台灣斷交,才能商談中梵關係來看,中國的說法正呼應一九九七年「宗教白皮書」內容,其中談到中國同意與教廷建交的兩個前提,一是教廷與台灣斷交,二是教廷宣示不以宗教緣故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反覆強調白皮書內容,即中梵關係雖有機遇,但底線仍在,不因中梵關係轉好而有改變,顯見中國的強硬立場。

其次,外界多評論認為,教廷主張在北京先建使館,是為放棄台北大使館鋪路。筆者認為這是錯誤解讀。事實上,教廷駐台大使曾在內部座談會中說明,凡教廷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都會循著相同路徑進行,特別是對打壓宗教的共產國家,教廷有一套固定辦法。

教廷的外交辦法,主要是透過與共產國家增加交涉,以達到教廷與共產國家內部天主教會、主教、神父及教友們交流的目的。所以,教廷所謂的「先在北京設使館」並非「大使館」,而是先爭取設立代表教宗個人的「宗座代表團」,作為教廷與中國天主教會直接互動來往的上位機構。不過,就中國斷然拒絕來看,顯然認為宗座代表團將以宗教影響中國內政。

從以上面向來看,雖然教宗方濟各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中梵雙方更建立起聯合工作小組,針對衝突尋求對話和解決方案,然而中梵雙方各亮底牌,雙邊關係回到一九九七年「宗教白皮書」時期的各說各話,未來中梵建交恐難覓得。

(作者是政大東亞所碩士、台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