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九逵
中央研究院的外文譯名為Academia Sinica。是拉丁文,意思是「中國學院」。據報載,院士們建議更改譯名。
報上的幾個建議的譯名都是英文的。筆者在該院任職時,發表的論文末尾都要註明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cademia Sinia. 這個註解前半是英文,後半是拉丁文,不倫不類。各研究所少有人能把所名譯成拉丁文的,所以把院名譯成英文,比較方便些。
但為什麼當年中研院創辦時,要把院名譯成拉丁文呢?首先,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拉丁文是學術語言。大數學家高斯和黎曼的論文都是用拉丁文寫的。二次大戰前,數學的學術語言是德文,戰後是英文。所以學術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
其次,拉丁文曾是古代的國際語言。這國際語言也是隨時間改變的。二戰前,國際語是法文,戰後是英文。至今國際郵政仍用法文交流。
現在公認的國際語言是英文。歷史上英國是日不落國,戰後美國又是一等強國,英文是這兩國的共通語言,也就成了國際語言,多少有些霸權的意思。冷戰時期鐵幕國家是用俄文交流的。當年中研院用拉丁文譯院名,也有一些避免霸權的意思,因為拉丁文已是中立語言。可惜它的文法複雜難學,並已成為天主教的專用語言,失去了一般性。所以像Academia Taiwanica樣的譯名,不太適當。
好在一百多年前波蘭醫師Zamenhof創造了「世界語」(Esperanto), 容易學,可以用來做學術討論,又不是任何人的母語。現在學習世界語的人口在大幅度增加中。聯合國也使用它:最近科教文組織就出版了一本用世界語撰寫的七十年回顧"De ideoj al agoj, 70 jaroj de UNESKO"。
臺灣對世界語不太重視,現在能運用世界語的不到一百人,中研院吳叡人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但比起拉丁文和英文,世界語是發展中的民主語言。美國人崇尚民主,學世界語的大有人在。
所以我建議用世界語譯中央研究院名為Tajvana Akademio,或 Centra Esplora Akademia Tajvana,或為避免藍綠之爭,Centra Esplora Akademio, Tajvano。(作者為中央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特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