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學習歷程檔案綁考招 操之過急

◎ 張惠博

「學習歷程檔案」遺失事件,引來教師團體、家長志工聯盟、大學教師等的熱議,並盼能深切檢討學習歷程檔案綁定升學考招的可行性。

事實上,學習歷程檔案公版模組並非首次出差錯,去年九、十月間即曾有部分學生無法上傳或上傳後檔案消失的狀況,只是,今年問題更加嚴重。令人意外的,教育部剛為檔案遺失道歉,卻於二十七日發布聲明指出,學習歷程檔案應占大學申請入學總成績至少二成,若有個別大學或個別校系不以此選才,教育部會評估並據以調減該校系申請入學招生名額比率。捍衛學習歷程檔案在大學考招的地位,至為明顯,也不容許大學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其實,應鼓勵各大學開發出更好的選才模式,教育才能更進步。

學習歷程檔案,本質上就是學生學習歷程的紀錄,國外的中小學校或是大學師資培育課程,常藉由學習歷程檔案,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且已有數十年之久,舉凡學習突破、創見、新的理解與體驗、有意義的學習,皆可納入其中,學生更經常自我審視學習歷程檔案內容、與其他同學相互觀摩或討論,也是修課學期成績的一部份,但未聞做為大學入學的依據。

另一方面,學習歷程檔案在台灣各級學校,較少被應用於教學之中,大多僅用於學術研究。然而,在研擬一零八課綱時,卻驟然將學習歷程檔案綁定大學推甄入學,造成教育界的大震撼,原因至少有三:一、師生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意涵與內容,既不熟悉,也缺乏經驗。二、欲進行學習歷程檔案的客觀評量,尚存在困難與阻礙。三、學習歷程檔案的上傳與資安仍有疑慮。

此外,學習歷程檔案有如幼兒的成長紀錄,非常豐富與精采。然而,因學習歷程檔案綁定大學推甄入學,學生為了爭取高分,並未能真實呈現學習歷程,例如只放進成功學習的部份,不提失敗的學習經驗,致無法完全記錄概念轉折的途徑,失去了學習歷程的根本要義。

因此,應先讓師生、學校先熟悉學習歷程檔案的意涵與撰寫要領之後,並能熟練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方法,再來決定如何綁定大學推甄,較具正當性與合理性。

(作者為彰化師大前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