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科學影響文化的演進

◎ 紀國鐘

十萬年前的人類生活方式應該是小部落群居,並製作工具來採集及狩獵維生。當時使用的石器、陶器工藝就是科學應用的起源。一萬年前人類對大自然氣候及水土的觀察,再加上牛、羊、馬的馴化,終於啟動了定居水岸,建立大部落,開啟了農業革命,建設水利與城鄉安全工事。等到銅器、鐵器的工藝出現,就形成了人的治理與神的祭祀文明,促成人文超越自然法則的文化情境。

十七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他將早期科學只重視推論與概念,轉換成科學必從觀察、歸納等邏輯推理去建構新知識,再加上文藝復興的達文西、伽利略等,更將科學與藝術的本質「創新」發揚光大。三百年前開始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火車的發明形塑了新的社會架構,勞工與資本家的形成,並促成了中產階級及人權概念的普及,民主政治終於成為文明社會的主流。顯現了科學與文化的緊密互動關係,當人性被解放了,人自然會去追求平等、博愛,也認知到地球環境生態的重要性。

第二次工業革命由電的發現,讓人類社會進入了電話、電子通訊、汽車、飛機的時代,由於資訊透明流通,使社會逐漸走向民主、自由的時代。參政、生命財產權成為憲法的基幹。但是整個人類在提升生活文化的同時,大量使用石化能源,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得氣候暖化,誘發了地球生態系統的失衡危機。今天的矽集體電路的製作與應用,創造了電腦、智慧手機及網際網路的使用,促成了全球化,人類成了地球村民。因而傳染病的流傳、空氣汙染跨越國界,全球受害。科學的應用必須有更多的人文思維來駕馭,地球生命才能永續。

今年適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緬懷日治時代的先賢,引進西洋實用之科學及民主政治的前進思潮,回到台灣來傳播給故鄉父老,當時的台灣開始進入電燈、電話、鐵路及國民教育地方議會選舉的時代。看到今日台灣人已當家作主,現代化的教育體系普及,民主政治穩定成長,科技產業已成世界的主力,文化協會諸先賢的努力已然有成,台灣文化主體性的確立,將是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