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回應「從驚艷到驚恐」 談公共工程預算與流標

◎ 徐岩奇

建築界對工程會近來有所作為多予肯定,如修正契約範本、最有利標改革等。但工程會蘇前主秘投書「從驚艷到驚恐」卻引起一片譁然,面對屢屢流標好像事不關己,都是機關、投標團隊、評選委員的錯?

工程會除了負責設計制度、督導外,在設計進度到達三十%時,審查設計預算書圖。桃機第三航站為特殊建築或情有可原,但工程會也針對一般案審查,這幾年被工程會用僵化單價折騰、審查後流標超過十次的也很多,工程會都沒責任?

大約二零一九年,第三航站屢屢流標時,各界就不斷提醒這不是個案,流標早已不分國際、國內標案了!當時物價開始上漲,但編列的預算跟不上,如前瞻計畫、學校重建等工程流標的很多。部分機關應變追加預算,如教育部國教署等,但觀念跟不上的機關仍舊癱瘓。

公家案有繁複的文書作業、罰則等,風險高於民間案,且後來不斷累加需求,如綠建築、智慧、耐震標章等,成本就高於民間案。兩年過後單價增加將近兩倍,例如學校教室每坪單價從七萬,增加到十四萬左右,但部分機關至今預算編列還是八萬上下,流標主要因素多源於此。

機關編列預算時,需要參考主計處頒訂的共同性費用編列基準,該基準之建築物單價乃由工程會提供,各個審查階段也應針對單價合理性確認。建築師會否過度設計?可能會,但就是透過審查把關。如果上述流程都沒問題,應不會出現太大落差。除非該單價不對,或作業期間沒有按照物價上漲提升,或審查機制形同虛設。

熱心的建築界朋友幫忙換算出,桃機第三航站預算編列每坪造價十三萬,就直指不合理,因為「挑高二十三米」的造價,怎麼能比照挑高三點六米的學校建築編列?最終發包數字約每坪三十三萬,證明預算編列有問題。

蘇前主秘不斷在談天花板等設計過度,但天花板佔預算比例不到三%,有經驗的人不會從這裡下手。其波浪造型屋頂、天窗、垂吊十三萬支金屬管子令人驚艷,符合機場作為國家門面的標準,才會在評選過程脫穎而出,怎會又怪評委(區區領兩千五百元的出席費)看不出問題?豈不該更加強前端的審視作業?最近採購修法要求工作小組進行妥善規劃,且對投標時有無不實判讀,即在源頭避免鬼打牆。

台灣社會早已從有就好,進入到追求國際規格標準。拋棄最低標,不該再用國產車的預算,期望雙B的品質。

(作者為建築師,建築改革社前任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