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納入苗栗 建構大新竹科技城

◎ 何來美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為「新竹市」第七都的建議,立委柯建銘也建議修改地方制度法,將直轄市門檻從一百廿五萬人降為一百萬人。撇開是否有政治「算計」不談,新竹縣、市早就有合併成大新竹科技城的必要,且別忘了也應將苗栗縣併入

因為苗栗縣緊鄰新竹市的頭份市、竹南鎮,受新竹縣市磁吸效應,以及竹南亦有科學園區,台積電將在竹南設廠的影響,人口也快速成長,已躍居苗栗縣第一、二大市鎮,新竹縣市若要合併成第七都,也該將苗栗縣併入,納入整體規劃。

事實上,桃竹苗四縣市早在日治時期就是一體,那時稱新竹州。二戰結束國民政府來臺接收,將新竹州劃分為新竹縣、新竹市;國民政府遷臺後,一九五○年再將新竹縣、市重新劃分為桃園、新竹、苗栗三縣。一九八二年七月新竹市從縣轄市升格為省轄市,並將香山併入;二○一四年底桃園升格為直轄市。

新竹市當年想升格脫離新竹縣,跟閩南人只在新竹市佔多數,在新竹縣反佔少數,一直當選不了縣長,多少亦有點關係。如今閩客情結已經打破,客家籍的林政則當選新竹市長,閩南籍的劉政鴻也當上苗栗縣長。

(作者是苗栗市民,資深媒體人)

拉起北台灣的科技廊帶

◎ 魏思源

新竹縣市貢獻台灣稅收每年將近二千億,遠高於台北市以外的縣市,但繳納中央的稅金,在中央統籌分配款的分配下,多數被拿來建設六都,對創稅能力最高的新竹縣市並不公平,無怪乎新竹市長林智堅發出不平之鳴,拋出大新竹合併升格第七都、以爭取到更多財源分配的主張。

雖然新竹縣市合併後,總人口數未達地方制度法第四條規定,人口聚居需達一二五萬人以上的門檻,但新竹縣市因為有竹科的關係,創稅高且半導體供應鏈之戰略地位特殊,站在以整體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大新竹合併升格,可以拉起北台灣的科技廊帶,從被人為分家到自然發展成合併,可謂名正言順、水到渠成。

此外,地方制度法修法若可在明年底之前完成,縣市合併真的可能變成事實。只是,這往往牽扯到地方政治與選舉利益的分割與重整,在政治算計與政治圈的綁樁風氣下,除非有相當之誘因,否則可能會面臨極大阻力。

(作者為資訊工程師,宜蘭縣民)

「省」轄市地制孤兒待處理

◎ 張勳慶

把升格為直轄市當成地方「轉骨」的心態會如此濃烈,一是心態上位階高人一等,又或自認這樣才算國際都市且有競爭力,其次是在財劃法上有利於地方。但是已經有了六個直轄市後,或許我們該深思,是否中了升格的毒?

以新竹市縣合併來看,就得考量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還要不要有「省轄市」的存在?目前還有基隆市、嘉義市,在廢省後留下島上三個地制孤兒,有待處理。

若說升格後能消除地方派系與黑金政治,這也未必,只能說少了鄉鎮市長和代表選舉,讓這些人少了一些位子,但卻推升競選經費和動員力道,因為直轄市議員可透過監督之名,掌握更多公部門資源分配。而且現在一些已經升格的直轄市仍面臨人口外流問題,首長政績就是到處重劃和搞都更,不是製造土豪便是炒地炒房。

現在島上許多人住在直轄市內,但除了換門牌改身分證外,也說不出升格後生活品質、地方建設有多大改變?那麼多直轄市都整併未成,問題一堆,績效不明,真的不必再多一「市」。

(作者任職文教機構,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