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評阿富汗「好狗命」事件

◎ 張淑中

上月二十八日,英國最後一班載運武裝部隊和平民的飛機離開喀布爾,結束在阿富汗的撤離行動。但仍有無數面臨危險的阿富汗民眾無法搭上班機的當天,由英國前海軍陸戰隊員法辛所成立的一家動物收容所「諾薩德」(Nowzad),包機載走約兩百隻狗貓,而為諾薩德工作的許多阿富汗員工,卻上不了飛機,引起各界抨擊。英國國防部一名官員接受《衛報》訪問時,痛批法辛只顧貓狗不顧人:「背棄了他的阿富汗員工」。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也無奈表示,有位替英軍翻譯的阿富汗口譯員忍不住問他:「為什麼我的五歲孩子,比你們的狗還不如?」

對於動物生命權的重視,雖已是歐美先進民主國家行之有年的作法,除了立法保障動物權利,例如瑞士一九九二年即已確認動物為「生命」而非「物品」;德國二○○二年更將動物的保護條款寫入憲法中。然而,這不表示動物在特殊時期,就和人類享有同等權利,甚至超過人類的生存權。

承平時代,無論從法律或道德層面來看,動物確實應該被保護,不能只視為是人類的財產。但戰爭特別時期,尤其在動物尚無明顯會被虐待的可能性,但人類生存卻已有高度危險的緊急時刻,此時人類的生命價值就該擺在更高的位置來做考量。

阿富汗各國人員撤離是一件艱難的國際任務。但如英國早有周全完善的撤離計畫,就不致於有大批貓犬可安全遠離、相關員工反被滯留於危險區域的爭議發生。此案例值得各國未來警惕、參考。

(作者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