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也論北京的「打打談談」

◎ 徐錚

自由時報二十六日社論《小心北京的「打打談談」》,警示台灣面對的「還有『打打談談』那種軍事與外交辯證運用的『複合型戰爭』」,頗值得一談。

中國若要遂行武統,一般預期會採取全面進攻速戰速決的戰略,但費邊戰略Fabian Strategy和間接路線Indirect Approach卻指出了另一種可能。這種戰略,注重消耗對方實力,擊其軟肋,避免決戰。由羅馬共和國執政Fabian,在公元前二百年以前的第二次Punic戰爭中採用,擊敗漢尼拔所率的迦太基聯軍。中國可以師其法,以低強度的軍事衝突,消耗台灣實力,特別是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並窒息軍民的抵抗意志。

假想這種情況:中國派軍機飛越台灣本島,台灣將如何反應?空軍升空攔截,防空飛彈鎖定準備發射。一般認為,中國軍機會就此飛走;但如果不走而繼續繞飛台灣呢?台灣若不打,則民心士氣崩潰;打,則一場有限度的戰爭就開始了。先是小規模的空戰,繼之以中國飛彈襲擊某些防空基地和雷達站,然後中國宣稱勝利並停火。

這一場低強度的軍事衝突,各方都會歡迎停火及呼籲雙方自制,台灣及美國自然會嚴厲譴責中國,但除此之外,恐難有作為,主動權可望完全掌握在中國手裡。這樣的衝突可以常規化地發生,中國三不五時就以各種理由和場景,來一場低強度的軍事衝突。每一場衝突都可能重重衝擊台灣的民心士氣,以及經濟政治和社會的運作與秩序,嚇阻國際投資和貿易。連貫起來,就造成窒息台灣人民抵抗意志的持久消耗戰。

這種戰略顯然比全面進攻可行,因而更加危險。第一,衝突完全在台灣自身國防可以處理的範圍內,因此美國難有立場以軍事介入。第二,它可以充分激發台灣內部的矛盾,壯大統一的力量,讓執政黨受到巨大壓力。第三,可發可收,讓中國以最小的代價,攫取最大的利益。即便一時達不到武統的目標,也可以全身而退。

當然,兵凶戰危,中國也必須考慮到,倘若在軍事衝突中失利,中共未必能控制其內部局勢。衝突也可能激化了美國及盟邦防衛台灣的決心,與台灣人民自衛的信心和意志,甚至推向獨立。

不論如何,因應之道可能取決於兩個前提。第一,美國需採戰略清晰的立場,防止台海現狀遭到改變,包括低強度衝突。第二,台灣自身要清醒地看到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且能堅忍地因應。第二個前提最是根本,屆時全世界應該都會睜大眼睛關注台灣的反應吧!

(作者為美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終身榮譽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