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四億欠款 足見募兵制缺失

◎ 吳一忠

拜讀張豐麟大作「阿富汗募兵制 台灣最該借鑑」,心裡有感。兵役制度引起談論,曾有民代建議回歸徵兵制,甚至女性也要當兵,為了紓解「兵荒」走回頭路,將腦筋動到徵兵身上,有點像病急亂投醫,即使順利修法,真能達到目的嗎?

監察院一○七年調查報告指募兵制有五大缺點,「招募不易」、「代價過高」、「戰力降低」、「素質堪慮」、「國家觀念薄弱」,對照目前的情況,可說是非常貼切。

政府為達成募兵目標,一再調高薪資待遇、增加誘因,如志願役加給、地域加給、戰鬥部隊勤務加給和留營慰助金等,一次次實質加碼,並釋出各種利多,開放手機、網咖、玩BB彈、K歌,女性寢室還可布置,仍無法補滿缺額。另根據審計部發布報告,志願役官士兵不適服提早退伍,加上退學軍費生等,欠款金額高達四億餘元,可見募兵制有其缺點。

憲法規定人民有服兵役的義務,站在公平正義的原則,徵兵制實不宜輕易擱置或廢除,義務役役男徵召完畢,將形成重大危安缺口。宜採取漸進式的「徵募並用」制,才是長遠務實的做法,雖造成役男不安,但只要合情合理合法,相信多數人都會支持的。

台灣歷經數十年承平年代,在西線無戰事的情況下,海峽兩岸和平已久,但對峙依舊存在,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即使軍人的重要性改變,國家卻不能一天沒有軍人,但軍人動輒被拿來祭旗、甚至被侮辱是「米蟲」,對盡忠職守的軍人非常不公平。

換言之,除了購買先進武器,讓我方有打仗的本錢,還要堅定軍人的中心思想,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讓軍人有尊嚴,願意為國效命,否則即使回復「徵兵制」或「徵募並用」,仍沒有人想報效軍旅。

榮譽是軍人第二生命,筆挺的軍裝下,應保有一份尊嚴。蔡英文總統強調她是中華民國國軍最大的靠山,國軍的榮辱就是她的榮辱,並以三軍統帥的身分表示要革新軍務、鼓勵士氣、提升國軍尊嚴。因此,如何重拾民眾對軍人的尊重,才是徵兵最應該努力的方向。

(作者為一等士官長退伍、宗教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