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美國利益與疑美論的邏輯謬誤

◎ 謝文喆

阿富汗塔利班軍隊於日前進入首都喀布爾,結束美國在該國廿年的實質控制。此時位處西太平洋的美國盟友台灣,也陷入疑美的焦慮與朝野紛爭。而《環球時報》等充滿敵意的中國媒體亦見縫插針,稱「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台灣不能指望美國保護」,企圖加深台灣內部的疑美爭論,破壞台美之間的互信。

「國家利益」乃是國際關係的核心,若以此作為基礎分析美國的撤軍行為,將可以發現台灣與阿富汗的局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台灣抱持著疑美論相當不符合國際關係邏輯。

廿年前的九一一事件,係美國自珍珠港事件後,遭受外國勢力對其本土的首次攻擊。對於美國民心及其國際聲望造成衝擊,而「反恐戰爭」自然成為美國最優先的國家利益。此時,江澤民、胡錦濤時代與各國溫和發展密切合作關係的中國,並未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利益,不是戰略競爭者而是夥伴。

後來,美國擊殺數名蓋達的頭號戰犯,拔除中東諸多反美政權,甚至殲滅伊斯蘭國,達成部分戰術勝利。而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卻走向了極端民族主義路線,憑藉著其經濟、軍事優勢,對美國的印太盟友們造成了擴張主義的威脅。中美貿易戰、竊取科技以及全球疫情的催化,更是使得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現在,全世界包括中國自己都應該知道美國主要的國家利益已非「反恐戰爭」,而是來自中國的挑戰。

在國家利益的邏輯下,此時美國駐軍中東的投資報酬率不斷下降,而其在東亞利益之投報率則不斷上升。至於台灣,無論是在區域政治的盟友關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合作,抑或是科技競逐中的半導體供應,未來對美國的重要性只會日益提升。《環球時報》以阿富汗類比台灣的論述,根本不符國際關係中國家利益衡量的基本邏輯。減少對次要利益之投資不會導向減少主要利益之結論,相反的,只會使美國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鞏固其印太地區之主要國家利益。

中國人與台灣人都需要認知到,台灣問題現今已不只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亦是美國和世界的核心利益。

(作者是台大社會科學碩士,目前任職於國內智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