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失智翁囚陽台喪命,誰教育照護者?

◎ 伊佳奇

桃園發生八十二歲老翁因患認知症等多重共病,負責照顧的女兒、女婿疑不滿他隨地大小便,竟將他反鎖在陽台而喪命。類似的悲劇勢必持續出現,原因就在政府認知症政策的錯誤。從官員對此事件的回應再次證明,政府忽略家庭因素影響到照護工作,僅以症狀化、醫療化給予民眾片段的資訊。事實上,必須提供家庭跨領域整合照護知識與技能,才能有效減少類似悲劇。

表面上,控制長者行為看似有效,實際上增加其精神行為症狀,容易形成認知功能加速退化。如果不理解認知功能與生活行為能力間的關係,是無法進行生活照護,例如無法控制排泄,正是因腦神經的退化無法辨識、判斷、控制自身行為所致。當照護者不瞭解,認為長者是「找麻煩」,而採用最簡易的對策就是約束,無論是抗精神性藥物(化學性約束),或是綁上約束帶、鐵鍊(物理性約束)限制其行動。

唯有照護者能認識相關知識與技能,才能降低類似悲劇發生,問題是,要到哪裡學?

政府提供的制式化、片段化喘息服務,無法培養家屬認識認知症照護的知識與技能。

深盼衛福部能重新檢討現行認知症政策,培養跨領域整合照護師資,以家庭照護者及長照服務者為培力對象,推廣學校及社會對認知症相關知識的基本認識,建立社區照護支持網,讓照護者懂得照護,協助家庭走向自主規劃照護,解決因照護所衍生的家庭糾葛。

(作者著有《守著記憶守著你—失智症照護全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