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疫情控制得宜,行有餘力對國際捐贈口罩等醫療物資。今年五月出現破口,儘管疫苗不足,仍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其間,日美等國火速馳援疫苗,堪稱去年Taiwan can help之善的循環。政府與企業購買疫苗,加上高端與美國NIH合作的國產疫苗通過EUA,且獲巴拉圭核准執行三期臨床試驗,種種正向發展,誠如劉德音所言:當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我們也會蛻變得更為強韌。際此台灣國產疫苗初步有成,更是思考Taiwan can help 2.0並更積極行動之時。
過去兩個多月,台灣一度出現危機社會的氣氛。紅白藍罔顧國際疫情高燒不退,把台灣有限的疫情無限放大,推波助瀾社會的恐慌氣氛,尤其是不談北京阻斷我國購買疫苗,一味指責政府沒有積極購買疫苗,從而附和中國的疫苗統戰,企圖誤導人民以「同屬一中」換「中國疫苗」。其實,中國用國產疫苗大搞疫苗外交,國際上紛紛對其保護力生疑。但是有人抹黑AZ,對台灣自主研發、製造疫苗(甚至重要生醫研發)窮追猛打,卻將中國國產疫苗奉為神器。其出發點,絕非科學專業。
順著事態發展,令人不得不納悶,有人堅持要走國台辦指定的路,到底是因為上海復星代理的大中華區涵蓋台灣,於是產生港澳台地位一樣的聯想?還是想盡辦法就是要讓上海復星賺過路費、幫忙消化中國國內未批准使用的BNT代銷額?其中的內幕,恐怕不是商業歸商業所能解釋。所謂的疫苗之亂,還夾雜著親中反美的操練,柯文哲的言行堪為著例。那些人也從來不用質疑美豬、日食、AZ的精神,來合理懷疑中國國產疫苗,國民黨甚至因高端EUA即時告發衛福部長陳時中、食藥署長吳秀梅!
這次的機會,北京去年就等著了。它擺明了要趁人之危,進行政治敲詐。除了敲詐台灣,美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費德瑋還指中國,「十分積極地利用疫苗捐贈作為手段,來誘使更多台灣邦交國改變承認對象」。如此這般,政府若與上海復星簽約,官方承認自己是「台灣地區」,後患無窮。有人可能覺得,不過是跟一個中國企業簽約,有必要那麼意識形態嗎?馬英九執政,台灣以觀察員身分按年受邀參加WHA,背後是北京與WHO簽訂「宗主國模式」的「諒解備忘錄」,而馬政府欣然接受。於是,所謂的「九二共識」,淪為「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一步錯,滿盤輸。
即將在東京開幕的奧運,我國使用的「中華台北」,本屬權宜之計的「奧運模式」,但「體育歸體育」,卻成了北京的機會。當台灣以「中華台北」順利參加奧運,北京卻從體育看到了政治。「奧運模式」,往後被北京發揚光大到遍及國際組織。創立於一九八九的亞太經合會,台灣也是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所以張忠謀在APEC的發言,只能以「中華台北」作為主詞。「奧運模式」貽害匪淺,可見一斑。有此前車之鑑,還認為「台灣地區」見諸政府簽約亦無妨者,不是幼稚便是別有用心。
從五月到七月,疫情從升溫到控制,台灣又創造了另一個防疫的成功故事,不必傲人但足以自傲。不過,短短兩個多月,也暴露了台灣面臨危機的脆弱性。中央、指揮中心的防疫作為,技術面容有可檢討之處,而藍白紅則藉機助燃民眾恐慌指數,全國無法形成最有利的行動共識。特別是,如何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重新啟動,欠缺超前部署。所謂的別再刁難、給我疫苗,罔顧中國截斷我國購買疫苗,等到政府自購、日美援贈疫苗陸續到位,又因同批人誇大接種疫苗死亡個案,導致民眾未經證實是否與疫苗有關便怯於施打。遑論不少輿論,顯微放大國內疫情,彷彿比國際疫情更嚴重。國人稍有不察,難免淪為「認知戰」俘虜。
朝野、中央與地方,互相內耗,令人遺憾。設想,將來一旦中國武力犯台,台灣遭到第一波嚴重襲擊,也出現類似的四分五裂,有人主戰有人主和有人主降,自亂陣腳會帶來何等災難?有學者指出,近年來的學術調查或媒體民調,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執政黨的狀況下問到的台灣人自我防衛決心,其實都不低。此一說法,符合多數人的印象。而承平時期與危機驟臨,反應會有何不同?如何透過民主補強這種脆弱性,讓台灣蛻變得更為強韌,堪稱兩千三百萬人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