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在教廷外交的國際地位

◎ 凃京威

教宗方濟各七月四日接受乙狀結腸憩室狹窄外科手術,蔡英文總統於第一時間發出慰問訊息。教宗術後恢復良好,並透過個人推特向各國元首致謝,而台灣和蔡總統名列教宗致謝對象第一位,紛紛獲得媒體報導,凸顯教宗對台灣的重視。

教廷是善於運用外交辭令的國家,特別擅長運用外交手腕化解國際衝突,過去曾透過天主教會牽線,促成美國和古巴在二○一五年重新恢復外交關係。近三十年,教廷積極經營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希望能恢復天主教會在中國大陸的獨立運作;然而,教廷與中華民國(台灣)近八十年的正式外交關係,卻始終是中梵談判過程中無法迴避的問題。

近來,以色列及巴勒斯坦衝突不斷,而兩岸衝突情勢升溫,眾多西方國家關切台海安全,日本提出協防台灣的可能性,並有外媒稱台灣是最危險的地方。筆者認為,教廷此時藉由教宗致謝各國元首新聞,將台灣與巴勒斯坦放在第一位及同個段落表達感謝,應有以下三點意涵。

第一,透過率先提到台灣及巴勒斯坦,凸顯國際焦點,重申教廷一貫「以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核心價值,表達教廷對以巴及台海可能發生衝突的關切。

第二,並非放棄與中國共產黨改善關係,更非意圖強化教廷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只是將台海潛在衝突情勢,優先放在與中國共產黨改善關係之前,凸顯教廷追求和平的核心價值。

第三,雖然中華民國(台灣)是教廷邦交國,自一九四二年起建交。然而,教廷透過駐台大使館及綿密的天主教會系統,定然瞭解台灣社會民情,雖非干涉台灣主權,然而教廷對台灣當前國際地位的看法,恐較接近巴勒斯坦在國際間的尚存主權爭議地位,而非把台灣單純視作中華民國─它的邦交國。

教廷建國近兩千年,歷來與各國政府交涉無數,光與中國關係,就曾與明朝、清朝、民國、中共等朝代交手歷時五百年,教廷對它力圖推動的外交關係並非倉促,但對它意圖保護及推廣和平價值更為積極。外界解讀教廷看待國際關係的視角,需要更為宏觀,而非單從世俗角度。

(作者是獨立研究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