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終結接種疫苗插隊潮 亟需危機溝通

◎ 呂淑妤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區群聚從北到南連環爆,從五月疫苗荒,到六月滾動式「插隊接種潮」,導致人心惶惶、亂象叢生,亟需政府啟動危機溝通機制,才能贏回民眾的信任感!

回顧二○○三年的SARS抗疫經驗,關鍵核心在於危機溝通。其中,所謂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就是在此風險管理問題中相關或是可能會被影響的個人或團體,需要有分眾區隔溝通策略。民眾常常在面對風險時將之「個人化」,但衛生專家往往將其「去個人化」,而習慣於說明每百萬人口中,就有多少個人會產生風險;對一般民眾而言,這個人可能就是他們的親友或自己,由年長者疫苗緩打潮可見一斑。

國外學者認為,風險感知的主要差異,在於專家訴諸科學方法與證據、權威與專業知識,以及強調統計上的差異和機率;相對而言,民眾卻訴諸政治文化與民主過程、直覺的心態與認知模式,以及強調風險對家庭與社區的影響,尤其當此風險在科學上有所爭議時,民眾會各自決定該相信哪一邊。

疫苗接種之普世價值應該在於保護老弱殘,以及維持醫療量能不致崩壞,但目前滾動調整的優先順序,反而是行政協調後的行業別優於年齡別。而且缺乏實證數據說服民眾哪些行業應該優先?例如:所有服務業都會接觸民眾,但郵局優於銀行員,外送優於超商員工。又如:提供高中職以下學校人員施打疫苗而非使用遠距教學,反而讓學生在搭車上學途中暴露於染病風險。再如:目前年長失能者聘請的外籍看護,以及幼兒機構人員與保母,經有關單位造冊就可施打疫苗,沒錢聘請外籍看護與保母的親生子女們與親生父母們,卻無法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未來的彈性方案或可考慮,當持失能證明之超高齡長者不願意施打疫苗時,能改由其六十歲以上的家庭照顧者施打?另外,小黃司機快速施打疫苗的同時,卻沒有納入如屏東染疫的白牌車司機?針對施打疫苗浮濫造冊或造冊不實者,有監督機制嗎?還有,農曆七月將至,宮廟人員是否也會爭取在解封前施打疫苗呢?

自三級警戒發布以來,民眾對疫情的驚恐與社會撕裂的相對剝奪感已成日常,期待政府透過有效溝通,將危機化為轉機!

(作者為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