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HFNC問題在耗材費用

◎ 克里斯

台灣健保給付以廉價與吝嗇聞名,未反映實際人力、物資成本的給付計算,讓急重症科別苦命經營,醫療人員血汗問題難解。以近期知名藝人捐贈的「高流量鼻導管」氧氣治療(下稱HFNC,High-flow Nasal Cannula)儀器為例,健保給付僅支付每日一七五○點,許多醫護反映不足以支付耗材成本,根本是讓醫院虧錢治療COVID重症病人。

為什麼醫院會虧錢呢?過去使用HFNC的做法,一部分的管路可以消毒後再讓其他病人使用,需替換的「鼻導管」會要求民眾自費購買,價格每套約一二○○元由廠商收取,醫院則能向健保申請每日九○○點的「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治療」費用。

而如今對於COVID確診患者,健保署正式將其納入給付,每日給付費用為一七五○點,略低於侵襲性呼吸器(氣管內管接呼吸器)的給付費用(一八○○點/日),其中包含了一切耗材的費用,不可額外向民眾要求自費。但在此同時,總價值約五千元的耗材(鼻導管和管路),使用完必須整套拋棄,這就讓許多醫療人員感到氣憤。因為HFNC一般用在惡化至重症的銜接,假設一至三日,健保所提供的給付連耗材費用都不夠支付,額外付出的人力成本都沒被考量在內。

這麼賠錢的方案,政府單位是如何說服經營者願意買單?筆者認為,為了避免虧錢,醫院可能採取兩個策略。首先,要提供HFNC治療的方式並非僅有藝人所捐贈的AirVo型號,也可透過其他類型的供氧裝置(例如oxygen blender或MaxVenturi)組裝,將每套耗材費用控制在一二○○元左右,交替在不同病人身上使用,有機會達成損益兩平。

其次,經歷過本次的「救命神器」廣告效應,未來非COVID確診病人有更高的動機選擇自費使用HFNC供氧裝置,不受健保總額制度影響,更能為醫院帶來收益。

(作者為北部醫學中心呼吸治療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