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請務必重視嚴峻疫情下大專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

◎ 楊啟正

隨著疫情變化以及更加嚴峻的態勢,教育部潘文忠部長於5月18日緊急呼籲,請大專院校學生避免移動,以避免大眾運輸過程可能帶來的風險;而根據新聞資料指出,全臺估計會有原本北漂的400萬名學生受到影響。當然在防疫為先的考量下,這樣的呼籲合情合理,也符合目前防疫的相關規定;然而在此呼籲之下,更重要的應該是得要充分考量這些「有門出不得,且有家歸不得」的學生們,他們的心理狀態與健康。

從去年國際上疫情大爆發的經驗即可得知,在疫情開始時從重視疫情的擴散,到醫療的穩定度,到物資的缺乏與否等議題後,接下來最大的挑戰就是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狀態。隨著防疫層級的增加,從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帶來的孤單與疏離感,到彷彿染疫可能就在身邊的焦慮感,以及疫苗或治療等仍屬未知的無望感,都是在疫情下常見的心理困擾。

以這些大專院校學生來說,他們一方面可能處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北部地區,使得他們即使想回家(可能在中南部),也不見得會「受到支持與歡迎」;另一方面,在三級的防疫層級之下,其實也等於是一種半要求式的自我隔離,使得他們得繼續留下,並且減少與他人的互動。隨著疫情起伏變化愈來愈大,醫療與物資的狀況不清楚且有匱乏之虞,甚至住宿生在環境較為封閉的狀況下,可能面對染疫的風險,這些學生們所面對的多重壓力狀況可想而知。

從目前大專院校的諮商輔導狀況可知,絕大多數學校已經停止「面對面式」的心理諮商服務,轉而以電話或是信件進行諮詢或關懷。當然在疫情的考量下,這也是必然會面對的狀況;然而,對於少數需要高度關懷的學生來說,這段時間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縱使從去年就已開始討論利用「遠距諮商」的可能性,來面對疫情帶來的變化;但在中央法令已通過的情況下,各縣市衛生局對於遠距諮商的相關規範,尤其是針對資訊安全,個案狀況的掌握等,對於一般大專院校來說,達到標準的機會非常低。因此,雖然有這樣「遠距諮商」的選項,但幾乎無法進行,或仍緩不濟急。如此就會使得某些可能仍需要面對面的方式來進行諮商,或者是需要較完整的心理諮商,而非所謂「輔導」或「諮詢」的學生來說,是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此情況之下,筆者慎重呼籲有關單位應強調並且理解大專院校對於疫情期間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狀態,未來也應該確實訂定出「防疫層級」與「校園心理健康工作內容」間的相對應原則,使得學校在思考不同形式心理諮商或輔導的安排有所參照。除此之外,雖然衛福部已訂出遠距諮商的相關原則,但實在不見得適用於學校心理諮商機構;因此,建議教育部與衛福部應該邀請專家學者共同研議出更適合於學校來申請的「遠距諮商」規範,而非以醫療機構的規範加以套用,才會使得這樣的諮商形式得以真正協助到學生。

(作者為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