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借鏡以色列 打造水資源治理系統

◎ 游台仁

根據「環境永續指數」(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評比,台灣名列全球第十八大缺水國家,去年颱風襲台掛零,使得今年的缺水問題特別嚴重,更演變成衝擊台灣經濟產業的國安課題。

相較於台灣,以色列地處沙漠,年均降雨量只有約三百公釐,不到台灣的八分之一,卻能憑藉優異的水資源策略,從文化形塑、市場機制、科技創新、資源治理等面向多管齊下,成功打造自身成為水資源強國,更輸出海水淡化技術,成為令人尊敬的永續典範。

以色列前總理Levi Eshkol曾說:「水之於國家,就像血液之於人體。」以色列全體國民深信「每一滴水都很重要」,成為全社會堅定的信念。

除了文化形塑外,以色列啟動一連串水利工程,以理性思維改變水資源價格結構,驅動科技創新,將水資源當作產業經營。這個變革過程並不容易,但以水資源成本納入智慧管理和資本規劃,帶動工業界投入科技研發,包括輸送工程、系統管理、海水淡化等,使節能再利用的成本下降;並基於國民對水資源抱持如同信仰價值一般的集體信念,將以色列從沙漠國家轉為水資源大國。

台灣豐沛降雨遠勝於以色列,然而,對比以色列國民不浪費任何一滴水的意識,台灣除了節水淪於口號,「市場價格」更是關鍵之一。台灣的自來水價格相較世界主要國家偏低,民生用水與農業用水因涉及選票而多年無法合理調整,水公司收入偏低,造成管線老舊、漏水率高、基本維運經費已不足,更不敢奢言科學化的智慧水資源系統。

借鏡以色列,台灣需要通盤檢視舊有基礎設施,啟動水利工程維護,導入智慧化管理技術,整合平台,優化蓄、輸、配、送等機制,建立數位治理機制。國家對水資源進行通盤性調查,以科學方式取得客觀、具有價值的資訊,做為水資源政策與價格調整的討論基礎,更應思考政策誘因,吸引各界投入水資源優化科技創新,建立水資源多重運用的循環體系。

台灣這次缺水危機猶如暮鼓晨鐘,提醒我們借鏡以色列全方位的水資源政策,徹底從國家戰略高度思考水資源的運用,最終建立智能化、現代化、深入國民文化的水資源系統。

(作者為旅美台僑、「猶台達人專案」主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