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私募基金管理辦法催生

自去年開始,國際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PE)就來勢洶洶,不僅鎖定了科技、電信、通訊等產業,最近再將目標延伸到金融。日前曾以每股十七元價格拍板入股大眾銀,儘管私募基金在亞洲各國不受歡迎,但似乎得到了台灣小型銀行之青睞。

私募基金崛起於一九八○年代,歷經二十餘年的歷練與轉型,私募基金業者掌控的資金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據歐洲私募基金與創投協會之統計,二○○六年私募基金所募集的金額超過三千億美元,而據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統計,各國證券交易所IPO金額約為三千二百億美元,可見私募基金之規模已日漸擴大到幾與全球一年公開上市的金額相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輕加忽視。去年十一月私募基金凱雷欲以新台幣一七九一億元鉅資吃下我國封測大廠日月光而轟動一時,也讓我財經官員開始認真看待私募基金的課題。

由於PE的運作乃運用經營管理的專業團隊,改造被其收購的企業,使其脫胎換骨,重新創造企業價值與競爭力,本屬良性之經營策略行為;唯因不少私募基金並不在意改造後企業之永續經營,僅著重於短期利益,很快又將企業轉售獲利出場,有炒短線的投機性格,所以常被貼上股市「禿鷹」的綽號,各國政府亦多對此愛憎交織,欲迎還拒,其併購過程亦經常與政府產生摩擦,美系私募基金昇星(Lonestar)在二○○三年收購南韓外匯銀行所產生的糾葛就是一例。據了解,Lonestar基金收購南韓外匯銀行股權案中獲利達四十五億美元,南韓企業和政府也為此掀起一場「抵禦外侮」浪潮。

私募基金該不該作進一步規範?對此各國的答案都很顯明,且日趨肯定的態度。據英國金融監理單位FSA(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的調查,私募基金存有高財務槓桿、所有權不清、降低公募市場效益、市場資訊誤用、不透明利益衝突等五大風險,若不及早管理,日後必發生弊端,損及投資人及市場之發展,有人甚至斷言,私募基金將會是下一個金融風暴的引爆者。我國政府過去為鼓勵外人來台投資,只要不是涉入特殊行業,幾乎只要填好表格就可以等待過關。此種作法顯然已無法防禦崛起的私募基金恣意弱肉強食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

據悉,我國主管機關刻正為此著手研擬「私募基金併購審查注意事項」等之管理辦法,但卻也立刻遭遇到西進學媒之圍攻,以「走回頭路」、「技術擋關」等將其無限上綱為「鎖國」之層次。他們反對之心思是可以理解的,除了代表外商私募基金之利益不得不反對外,經過併購,讓台灣上市公司下市,轉進國外(中國),促進「經濟一中」也是其主要的動機。

是以,我們認為政府在擬訂私募基金併購審查辦法之時,除務必秉持責任,破除其陰謀外,更須認清當今台灣所處之下列特殊環境,細心規劃,方不致流於形式:一、中國正憑其專制體制之特性,政策性地維持嚴重低估的人民幣,據此擴張出口能量,累積超額的外匯準備,意圖稱霸東亞,股市亦因外匯之累積而添加不少動能,把上海A股推上高達四十倍之高本益比水準。二、中國亦正政策性鼓勵台商及在台上市公司轉到中國上市,因中國之高本益比誘惑性頗大,給國際私募基金有非常良好的併購操作空間。三、台灣國內亦有執意配合中國「以經促統」政策,以「開放」作為幌子,遂其「經濟一中」為目的的一股勢力。

水可以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河川要有堤壩,海港需要堤防,目的不是阻斷,而是引導水之流向,使其有利於社稷。私募股權基金需要規範已是國際共識,台灣因面對上述中國之磁吸與威嚇,更需有效之規範,為此,我們要求政府,請勇敢擷取各國之精華,早日訂出有效管理私募基金之「併購審查辦法」,防範過度的財務槓桿、保障原有股東之權益,執行資訊之公開及證券市場原有之秩序,如此,方能有效導正私募基金之洪流,真正達到國際化(非中國化)之目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