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聞線上》鮭魚事件終將會「鮭魚」平淡

「鮭魚」事件背後也有同儕效應,年輕人愛起鬨,越是不可能,越想征服它,何況改名後成為同儕焦點,區區兩天,不亦快哉?(記者許國楨攝)

記者莊榮宏

童年時,孩子們結伴嬉戲,等黃昏一到,大人就高聲呼喚孩子回家,巷子裡此起彼落的,是每個心肝寶貝的「名」。

名,象形字。上面是夕,指黃昏;下面是口,指呼喚。造字本義是指「日落天黑,父母召喚孩子」,造得真好。回想童年,每當日頭落山,阿母必站在家門口大叫「阿宏啊,返來喔」,直到今天,依然響徹耳際;名,是兒女和阿母的情感連結呀。

名是如此神聖,沒想到最近不少大學生尤其是男生,為了吃免費壽司就改名「鮭魚」,壽司店優惠活動不過兩天,再怎麼吃,也不過省個萬把塊錢,值得大費周章,把父母恩賜的名給改來改去嗎?真是不可思議。

但兩代觀念,向來有別,不然怎會有代溝?你說他少不更事,他說我不拘小節;你說他不合倫常,他說無傷大雅;你說他浮躁飛揚不莊重,他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你說他不尊重父母,他說改回來不就好了;你奈他何。

一九八○年代台灣有個飲料廣告,文案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時掀起道德倫理的論戰,這次舊事重演,但年輕人振振有詞:我喜歡而且「我改名又沒傷到別人」,何況事後「就會把名字恢復原狀」,結論是「有什麼不可以」?

你說他不該故意去佔店家便宜,他說店家明知沒有人會取名「鮭魚」卻故意設難題,他就是要給店家點顏色瞧瞧。你說不如告訴父母,父母不欲兒女變鮭魚,必會請客,他說這樣不好玩,他就是要挑戰店家。

事件背後也有同儕效應,年輕人愛起鬨,越是不可能,越想征服它,有的群起打賭,賭輸者須改名請大家吃免錢,有的想出風頭,何況改名後同儕爭相攀附,成為焦點,區區兩天,不亦快哉?

一九六○年代美國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渥荷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十五分鐘的機會」,多數人平凡一生,哪有機會成名?這次的「鮭魚」先生和小姐不都上電視了?一位年方廿一歲的「鮭女」就說「人生難得瘋狂一次嘛」。

但是跟別人收錢再帶團吃免費,這會不會太過分?他卻認為店家有財力,我白吃它是「劫富濟貧」,何況店家也撈到免費廣告,這叫作雙贏。你說年輕人應該志向遠大,不要只圖眼前近利,他自認是凡夫俗子生平無大志,但求抓住眼前「小確幸」。

如果老頭子年輕時曾和朋友比賽誰尿得最遠,最後也沒誤入歧途,甚至小有成就,那麼就對此事輕鬆以對吧,兒孫自有兒孫福,若干年後「鮭魚先生小姐」會成為「鮭魚爸媽」,到時自然有下一代讓他們頭痛,因果報應哪,想到這裡忍不住笑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