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和解共生 雞兔同籠

■ 陳麗菊

台灣解嚴二十年,日前國民黨竟令人錯愕地以歡唱而非肅穆、反省的方式辦起紀念音樂會,其總統參選人更要大家忘記戒嚴下的陰影,不要再問過去而要向前行,同時也給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一記回馬槍,質疑批判怎會有「和解共生」。無獨有偶,面對中選會組織法在立院臨時會遭杯葛而闖關失敗,馬英九同樣指陳這有違謝長廷和解共生的精神。「和解共生」一時之間儼然成了馬英九反制民進黨之道,「和解」等同可以不問是非的讓步、妥協;「共生」則窄化成了只有國、民兩黨共生,而非建基在全台灣人民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意識之上。

國民黨只談解嚴卻不敢面對戒嚴,大言不慚論定解嚴帶來台灣民主改革契機,但對於戒嚴禁錮台灣人民自由、帶來政治迫害卻隻字不提,還聲稱戒嚴有其時空背景。重點就在這裡,當時是什麼樣的「歷史時空背景」,使得國民黨要對台實施戒嚴、移入非常體制。是因為國共談判破裂、共軍橫渡長江,為因應「國民政府」來台而作準備,戒嚴純粹是為了統治的目的、為蔣介石服務,而解嚴才正是還給台灣人民原本就應享有的權利的起步而已。

唯有「問過去」,認清歷史事實,釐清歷史責任,才能還原真相、化解對立,才能建立歷史的共同感,才能產生緊緊相繫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如此,「和解共生」才有可能也才有意義。倘未能究明歷史真相,梳理歷史責任,就輕易訴諸和解、寬容,其結果就可能像二二八事件一樣,長期地被扭曲並造成族群之間的無謂對立與衝突;倘了解正確的史實,則教育部檢討中小學教科書五千多個不適合用詞,諸如自我矮化為地區或主體意識不清的「台灣地區」、「全省各地」、「兩岸」等,何來「去中國化」的疑慮,台灣、中國本來就是一邊一國!

缺乏共同歷史觀的建立,不僅轉型正義很難落實,「和解共生」也顯得狹隘、脆弱且失去意義!

(作者為智庫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