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修改教科書不當用語只是精確描述存在的事實

教育部最近提出修改教科書五千個不適合用語,遭到國民黨及統派媒體曲解為「去中國化」,馬英九指責教育部此舉是新戒嚴、新的言論思想管制。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更語出驚人,譴責民進黨不敢搞「政治台獨」,只會玩「文字意淫台獨」,甚至揚言國民黨將聯合十八個執政縣市首長,研商採取共同行動,在地方上採用一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合乎中華民國體制」的教科書,全面杯葛教育部。

此次教育部提供教科書編寫時參酌修改的不適合用語,主要種類如下:「不客觀歷史價值判斷」、「自我矮化為地區或主體意識不清楚」、「對中國的稱呼未反映歷史事實與政治現況」、「台灣與中國分屬不同政權時期的敘述,對中國的地名、歷史朝代、特定人物等,未加註國名」、「敘述日治時期台灣的人、事、物,卻使用大清帝國、中華民國紀年」、「用語不夠精確」等。由此觀之,藍營稱此修正為「去中國化」,只是說對了一部分事實,更重要的是,乃是使台灣的教科書去除外來的、中國的、威權的陰影,呈現台灣多元歷史與族群的真實面貌,促成國家正常化而已。

台灣是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國家,文化與族群承襲自原住民與南島民族,以及中國、荷蘭、西班牙、日本等,現在更添加了以東南亞為主的外籍配偶所帶來的當地文化。這些文化與族群的揉合,才能完整描繪出台灣的文化與族群結構。因此,把那些以大中國意識為核心價值,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的國土與歷史視為台灣歷史教育重點的錯誤,改正過來,何錯之有?這如何牽扯及什麼新戒嚴、新的言論思想管制?馬英九把台灣教育正常化,指控為新戒嚴、新思想管制,一方面醜化本土化,認為本土化是一種排斥異己,缺乏容忍的新文化霸權,一方面則美化了戒嚴的罪惡一面,如果教育部建議出版商修改一些不妥用語,就是戒嚴與思想管制,恐將誤導未曾受過戒嚴統治的下一代,誤以為戒嚴不過是如此的和風細雨、溫文儒雅,有如請客吃飯、繪畫繡花。

藍綠的教科書之爭,表面上係爭論教材內容是否妥適,但本質上是一場意識形態與認同的鬥爭。換言之,這是台灣價值與大中國情結、本土與外來認同之間的鬥爭。因此,藍營有意結合其執政縣市首長,合編另一套版本的教科書,正代表台灣內部陰魂不散的大中國情結對本土化的反撲。他們不僅要在二○○八年的總統大選奪回政權,更要在歷史、文化與教育的領域內重新樹立起大中國霸權的幡旗。甚至,為了終極統一的目標,在文化、教育、歷史的領域內與對岸遙相呼應,先對台灣下一代進行洗腦,為統一奠下基礎,鋪陳未來之路。

可笑的是,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竟將本土化教育嘲弄為只會玩「文字意淫台獨」。事實恰恰相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活生生地在台灣生存發展,只是國旗、國名、國號等符號、名稱尚未正常化而已。教育部所提出教科書五千個不適合用語的修改,乃在精確描述存在的事實,何來「文字意淫台獨」?反倒是馬英九及其信徒,對著不存在的中華民國傾訴愛戀,甚至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合成為「一個中國」,這種畸戀不但是「文字意淫中國」,甚至是一種詭異、令人毛骨悚然的政治冥婚。

這些終極統一派耽溺於意淫中國的文字遊戲,幻想、滿足於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的主人,也就罷了,偏偏還想強迫我們的下一代接受那些變態、蠻橫、虛幻的描述,接受外來的、威權的、大中國情結的洗腦。這些人到底想把台灣的下一代教養成什麼樣的人呢?是堂堂正正、腳踏實地的台灣人,抑或活在虛幻歷史榮光中的中國人?他們已經毒害了我們的上一代與這一代,難道還要再遺害子孫,成為千古罪人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