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健保911

■ 許英昌

最近「華氏九一一」獨立製片人摩爾(Michael Moore)推出新片「Sicko」,以幽默、憐憫的口吻指出美國健保的缺失及不適性,指控美國健康照顧產業中,大藥廠、醫師、醫院及保險公司貪婪無度,將個人利益置於病人之上。

摩爾指出:第一、大藥廠每年花數百萬遊說國會通過「醫療保險處方藥輔助」法案,將使高達八千億美元的利益輸送至製藥及健保產業。對於某些年老者,參加購藥方案後,反而得付比先前更多費用。第二、醫院為了流通病床,默許年老無助病患出院,導致流落街頭。洛杉磯檢方已對數十家涉嫌將五十多名無家可歸病人,送到貧民區的醫院及車行提出民事控告。第三、片中保險公司主管年薪過高,分別為五九○萬及三○九○萬美元,僅為私利不為受保者福利著想。第四、美國可說是全球第一大國,但是一九九七年WHO以健保品質、預防醫學及公平性為評估重點,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法國分別排名第三十七、三十、十八及一。總而言之,摩爾不斷質問:「國家花這麼多經費於健康照顧上,卻無法照顧每一個病患,問題何在?」

摩爾的看法當然招來一些批評。普林斯頓大學健康經濟學家雷思赫德(Uwe E. Reinhardt)博士就認為這部片子過分誇張、辛辣且不公平,舉證不夠完整且部分無法求證,整體缺乏辯證。二、摩爾強調英法全民健保的好處,卻避談法國的高稅率及英國醫院缺乏營運現金的困窘,以及布朗政府正面對推動家庭醫師制度以改善健康照顧的挑戰。三、哈佛商學院波特(Michael Porter)在《重新定位健康照顧》一書中強調競爭力是美國健保的根本問題,並非決定於採取哪一種系統,正確實施競爭力方能徹底拯救美國健保危機。

應如何改革健保呢?共和黨提出減稅誘因鼓勵買健保,擴大保險範圍,但不加重聯邦政府的負擔。民主黨則建議增加政府角色,朝控制成本及全民健保邁進。柯林頓夫人強調降低保費,改善品質及人人有健保為競選中健保政見主軸。

健康照顧是一複雜產業,即使美國已實施三十多年,但問題仍層出不窮。反觀我們台灣的健保制度,在虧損中慘澹經營樂觀學習,讓人想起哈佛商學院赫茲林格(Regina Herzlinger)博士所說,健康照顧產業的創新並非易事,未必能從拷貝歐美健保經驗中,悟出經營之道。唯有誠實面對問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從務實中學習,方能找出適合本土的制度。

(作者為國防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