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半導體產業應拉大技術領先差距

掌握車用晶片契機

◎ 郭嘉呈、賴榮偉

美中經濟戰令中國以「舉國」之力投資IC產業的政策與資金一再加碼,「十四五規劃」依舊將半導體列為大重點,但中國的「自力更生」卻因人才、技術與設備的取得困難,相關產業成長無法如勞力密集產業順利。

近期全球車用電子設備因電動車、自駕車以及與智慧型裝置高度整合,車用半導體需求大增,台積電在去年第四季法說會就表示,車用半導體第三季觸底,第四季開始追單。由於供應短缺日趨嚴峻,致使美、日、德等汽車大廠紛紛向臺灣晶圓代工廠提出擴充產能的需求。彭博還於本月二十六日以「全球危險地依賴台灣半導體」(The World Is Dangerously Dependent on Taiwan for Semiconductors)為題報導。

隔天,經濟部長王美花邀集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臺灣一、二線晶圓代工廠,共商車用半導體產能不足的解決之道,以回應德國經濟部長的請求支援。再隔天(二十八日)台積電即聲明:「在產能因各領域的需求而滿載的同時,我們正重新調配產能供給,以增加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支持。」

車用晶片因考量安全性及產品可靠度等條件,其認證取得困難;因此獲得認證後的晶片,車廠通常不會輕易替換。換言之,此次全球車用晶片缺貨危機,也是臺灣半導體業拓展產業版圖的契機。

相較於韓國模式,臺灣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的策略性調節,令民間企業更能適應市場供需。迄今,臺灣半導體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與測試、矽晶圓製造等一應俱全,這是我們的優勢。然而,當前除了美中、兩岸等政經風險外,此次疫情亦凸顯了不論是區域性的封城、缺工,或者無預警的停電,乃至於零組件、成品運送,以及人員往來等,都可能發生製造、供應與人員調動之風險與成本。

基此,政府應利用臺灣半導體研發製造優勢,擴大與後進國家的技術差距,並進一步整合,於臺灣建立更穩固、更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加上優異的勞動力素質,以及絕佳防疫成果的人才吸引力,臺灣一定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出「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光芒。

(作者分別擔任過半導體業主任工程師、金融公司投資研究室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